尿酸属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核酸与嘌呤类化合物经酶作用后分解产生,男性正常值为208-416μmol/L、女性正常值为149-358μmol/L。
尿酸偏低是指测定尿酸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患者尿酸水平偏低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与病理性因素,建议患者积极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对于部分患者由于营养较差可能导致尿酸偏低,如素食主义、节食减肥以及长期食用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由于有遗传性因素导致,如家族性黄嘌呤氧化酶缺失。
建议患者均衡饮食,以免机体出现营养不均衡现象,导致疾病出现。
二、病理性因素:
1、血液疾病:如恶性贫血,又称巨幼细胞性贫血,属于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由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恶心、腹泻、对称性受阻麻木等症状。
就诊检查后可发现叶酸与维生素B12低于正常水平,红细胞大小、数量均不等,尿酸水平也相对偏低,此时患者应遵医嘱口服叶酸、维生素B12进行补充,以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并改善体内缺氧状态;
2、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导致的原因较多,肾脏转运尿酸需经过肾小球滤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分泌以及分泌后重吸等顺序,当肾小球或肾小管出现异常后,可能会导致血液中尿酸偏低。
此类患者建议调整饮食,限制钠的摄入量,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以及双嘧达莫、缬沙坦等,同时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3、肝脏疾病:如肝炎,可能由细菌、病毒感染等导致,也与经常饮酒、体重肥胖等因素有关。
若肝细胞发生损伤,可能会导致嘌呤合成减少,造成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无法将嘌呤氧化成尿酸,致使血液中尿酸浓度降低。
此类患者应以对因治疗为主,同时应用抗炎、抗氧化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如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等。
如果疾病进展则建议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部分患者可能需考虑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治疗。
此外,建议上述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可适当增加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从而缓解嘌呤偏低的现象,但需要注意控制进食量。
同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还要定期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