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大量出汗

大量出汗

大量出汗可能非疾病因素导致,如情绪紧张、天气炎热、剧烈运动、药物影响等,也有可能是气虚、阴虚、气阴两虚、心血不足、病后体虚等疾病因素导致,应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非疾病因素:

1、情绪紧张:人体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会出现毛孔扩张的情况,使汗腺分泌增加,人就会感觉出汗增多,可表现为大量出汗,此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

2、天气炎热:当天气较为炎热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稳定,需要开放毛孔增加散热,进而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3、剧烈运动:在剧烈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体内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多,会使汗腺分泌汗液的量增多,此时人体为了增加散热,也会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无需特殊治疗。

4、药物影响:部分人群使用阿片类药物或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后,可能会影响机体散热,进而引起出汗相对偏多的情况,停药后即可缓解。

二、疾病因素:

1、气虚:可能是在过度劳累后,脾肾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导致气血运化不畅,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诱发气虚,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大量出汗、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来进行缓解。

2、阴虚:若经常处于精神超负荷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使身体的局部功能受到影响,此时体内的阴液分泌过少,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可出现大量出汗、口燥、色黄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天王补心丹、左归丸等药物进行缓解治疗。

3、气阴两虚:当由于饮食不节、疾病刺激等因素,导致同时出现气阴两虚时,会使阴液和阳气均受耗伤,精、血、津、液无法有效转化、利用,可导致大量出汗的情况,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五味子颗粒治疗。

4、心血不足:一般是由于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因素导致,由于心血不足,没有充分的血液滋养机体及心脏,导致脏腑功能退化,脾胃运化失调,引起气虚的情况,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后可表现为大量出汗。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归脾丸、养血安神丸进行治疗。

5、病后体虚:生病后由于大量损耗津液和血液,可能会导致虚火内生,虚火上炎时可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休息改善生病后体质虚弱的状态,还应该补充鸡蛋、牛奶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6、多汗症:是指在正常温度下,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加,可能与遗传、疾病、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病变发作时可引起汗腺分泌汗液增多,进而出现大量出汗的症状。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片等药物缓解,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汗腺。

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此类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可出现汗液分泌增多。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等药物,或者进行碘-131放射性核素治疗,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切除甲状腺。

8、低血糖:在血糖低时,人体会出现交感系统兴奋的情况,调节到汗腺时可导致汗腺分泌汗液增多。此时需要及时补充糖果或饼干,若缓解效果不佳,可考虑遵医嘱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

9、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若存在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较大,以及精神受到刺激的情况,容易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汗腺过多分泌汗液,从而表现为大量出汗。在平时应注意保持精神放松,或者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等药物缓解。

10、其他原因:如果自身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风湿热、糖尿病、结核病、感冒、肺炎、脑出血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汗多,其中结核病可能因结核分枝杆菌在肺内繁殖而产生内毒素,对体温调节中枢造成刺激,机体为散热而大量出汗,可能还会伴有午后低热、咳嗽等症状。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片,或者是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若大量出汗的症状长时间不缓解,则建议及时就诊于中医内科、内分泌科,通过望诊、问诊、切诊、血常规等检查方法确诊具体的病因,不明确病因时切勿自行服药,以免出现药不对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