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氨基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中,若肝细胞遭到破坏,即可引起谷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通常由于饮酒、服用药物、剧烈运动等生理性因素引起,也可以由于乙肝、胆囊结石等病理性因素引起,不同原因导致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危害也有所不同。
一、生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引发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对身体危害一般较小,一般积极干预后,短期内可以自行恢复。
1、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受损,从而使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如果没有肝脏基础疾病,一般无大碍,但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可能诱发酒精性肝炎,出现腹胀、疲乏、恶心呕吐等,此时可利用护肝、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如双环醇等;
2、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能会损伤肝功能,导致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降低,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或停止药物,如若放任不管,可能诱发药物性肝炎,出现发热、恶寒、瘙痒等危害症状;
3、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可能引发肝细胞老化加速,甚至破裂,随即导致转氨酶流入血清中,引发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现象,此时及时停止运动,充分休息即可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1、慢性乙肝:若长期存在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可能是由于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细胞持续损坏,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才发现,一旦发现需要及时给予干扰素、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若任由其发展,导致持续偏高,可能引起肝细胞进一步破坏,加重肝脏的疾病,引起肝硬化,甚至转为肝癌,出现严重肝功能不全等,因此需要及时控制原发疾病,减少对肝细胞的损害;
2、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持续偏高,也可能是胆囊疾病引起,如结石、胆囊炎导致的人体胆囊功能异常,具体危害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