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脉搏多少正常
脉搏正常范围
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
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
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
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次数和脉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般触摸桡动脉: 把自己的一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到另一个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桡侧(那儿有骨头结节隆起,就挨着隆起的手掌面)可以摸到动脉搏动,就是桡动脉。
触摸脉搏也可以在肱动脉:肘上肱二头肌的内侧,也是测量血压时听诊器放置的位置:其它:足背动脉,股动脉等等。
异常结果:
一、脉率 ,除脉率快慢外,还应检查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
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频发期前收缩时,由于部分心脏收缩的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围动脉搏动,故脉率可少于心率。
二、脉律 ,脉搏的节律可反映心脏的节律。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均可影响脉律,如心房颤动者脉律绝对不规则。
脉搏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有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者可形成二联脉、三联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有脉搏脱漏,称脱落脉(dropped pulse)等。
三、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将桡动脉压紧后,虽远端手指触不到动脉搏动,但可触及条状动脉的存在,并且硬而缺乏弹性似条索状、迂曲或结节状,提示动脉硬化。
四、强弱,脉搏减弱而振幅低,是由于心搏量少、脉压小和外周阻力增高所致,见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与休克等。
五、脉波 1水冲脉: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2.迟脉: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死、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心力衰竭等。
3.重搏脉:见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长期发热使外周血管紧张度降低患者,亦可见于心脏压塞、严重心力衰竭和低血容量休克等。
4.交替脉: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交替脉其特点为节律正常而脉搏的强弱出现交替的改变。此乃因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引起,是心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体征。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心病。
5.奇脉(paradoxical pulse):(吸停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在呼气终末时变强则称为奇脉。
6.无脉:即脉搏消失,可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后者系由于某一部位动脉闭塞而致相应部位脉搏消失。
需要检查的人群:常规体格检查项目,血管异常者。
推荐保健:辅酶Q10维E软胶囊:辅酶Q10人体中普遍存在,但主要集中于消耗能量较多的心脏和脑中。
同时研究还发现,人体心肌细胞内辅酶Q10含量是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的,二十多岁的时候达到高峰,四十岁时剩下一半,七十岁时只剩30%。
正是由于心肌细胞内辅酶Q10合成减少,使心肌细胞能量供应受限,心肌细胞开始处于“能量饥饿”状态,随着心肌细胞能量供应减少而机能下降,心脏收缩功能的整体衰退随之而来,心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辅酶Q10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心、脑、肝、肺、肾、脾、胰腺、肾上腺中,通常情况下,它是作为一种代谢激活剂,促进线粒体转换和储存能量,激活细胞呼吸,加速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PC)。
在人体中主要发挥以下生理功能:
1、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
辅酶Q10是细胞呼吸和细胞代谢的激活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能保护细胞生物膜如线粒体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线粒体。
2怎样正确测试儿童脉搏
小儿脉搏正确测试法
1、选择最方便的部位
测量脉搏经常选择身体浅表的大动脉,最方便、最容易摸到的是手腕掌侧面大拇指侧的桡动脉,它接近于体表。
其次,也可以摸靠近外耳道处的颞动脉或颈部两侧的颈动脉。
2、采取正确的手法
测量脉搏时,父母用手指轻轻托住小儿的腕关节,把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小儿掌面腕部皮肤的横纹下偏拇指侧部位,这时即可感受到动脉搏动的冲击感。
正常的脉搏跳动,节律整齐,力量均匀,手指有弹性感。
3、观察脉率、节律和强弱
测查脉搏时,要测查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同时注意脉搏跳动得是否有规律,快慢不
一、强弱不等或跳动无力。
高烧时,脉搏跳动得快而有力为正常,病情严重时脉搏跳动微弱,甚至有时摸不清。
如果脉搏跳动快慢不匀、忽快忽慢、间隔时间过长,体内可能存在疾病。
贴心提醒:
一定要在小儿安静及体位舒适的情况下测查,最好趁小儿熟睡时。
活动后要休息15分钟左右再测查,以防影响脉率的准确性。
不宜用拇指测查,拇指本身也有能感觉到的动脉搏动,容易与桡动脉的脉搏混淆,造成假象。
由于小儿的血管细小,触摸时压力不宜过大,以能摸到脉搏跳动为准。
发现脉率增快或减慢,或脉搏节律不整齐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发现小儿的脉搏不整齐时,要与心率做对照,以求得准确诊断。
于1岁以下身体圆胖的小儿,最好把手伸到他的胸部来测试心跳次数,容易摸到动脉搏动。
长时间脉搏跳动过快,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或有时脉搏跳动太慢,表明心脏跳动无力,容易造成全身血液供应不足,以上这两种现象都应及早就医。
一般体温增高都会使脉搏加快,但如果不增或加快很少,及早去医院检查是否患了伤寒病。
凡脉搏显着增快,且在睡眠时仍不减缓,可能是器质性心脏病,需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查。
引发脉搏异常的疾病
1、脉搏过快
见于发热、严重贫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炎、哮喘及服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因心率过快而引起脉搏加快;
另外,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也会使脉搏加快。
一般来讲,脉搏过快可以随着外界因素的消除、疾病的好转(如发热消退、贫血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2、脉搏减慢
可以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着的窦性心动过缓,并脉率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
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3、脉搏不规律
即脉搏快慢不
一,多见于心脏疾病,如早搏及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这些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
小儿有一种脉搏不规律与呼吸有关,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或深呼吸、发热、惊厥时更明显,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幼儿迷走神经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而引起,不必服用药物。
3常见的异常脉搏
心室收缩、舒张时动脉血管内压力突然增加或降低。这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起伏简称脉搏。
正常脉搏为60~100次/分。常见异常脉搏者有以下数种。
脉搏增快:脉搏大于100次/分。
充实而有力见于热性疾病发热期。
病理性脉搏增快是机体代谢功能亢进或感染性心搏增快的表现。常见于甲亢、各种感染性发热状态、贫血、休克、心力衰竭。
脉搏减慢:脉搏小于60次/分。
常因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等,亦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脉搏小于40次/分时,尚需注意有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奇脉(吸停脉):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甚至消失。
常见于大量心包积液及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
上述病变时,心脏受到束缚,右心室排出血量减少,肺循环血量减少,又因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大,肺血管床仍照常扩大,故出现奇脉。
水冲脉(陷落脉):脉搏急促而有力、骤起骤落,由于心室收缩有力、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宽、血管壁的搏动幅度增大所致。
最常见于主动脉瓣高度关闭不全。也可见于甲亢患者。
交替脉:节律正常而脉搏出现强弱交替性改变,是心肌损害的表现,见于心肌炎或心力衰竭。
不整脉:心搏节律不齐,在脉搏表现上节律不规则:
①有规律的不整脉:如二联脉、三联脉。见于洋地黄中毒、冠心病及心脏病。
②无规律的不整脉:脉搏跳动大小、强弱均不等。见于过早搏动、心房纤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不齐时。
脉搏消失:即脉搏不能触到,见于严重的休克状态或临危之际。
4脉搏和心跳之间有什么关系
心率是心脏收缩舒张活动次数的统计,脉搏是外周的血管受到心脏收缩活动时血液对血管的冲击次数的统计。
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呢?不清楚的,可以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心跳与脉搏的关系哦。
心跳和脉搏什么关系呢?
其实正常的情况下,脉搏和心跳是同步的,心脏跳动一次,脉搏就动一次,如果心脏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就有可能让脉搏和心跳不同步了,比如说心律失常的时候,所以这就预示着,脉搏和心跳一致相对来说就比较健康,如果不一致的话,就一定是心脏出现了问题了,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心跳的次数会根据个人的差异都不同,小孩的心跳相对来说要快一些才正常,如果想要测试心跳的话,不要在强烈的运动或者情绪波动非常大的时候,这时的心跳次数都是不准确的,最好静静的休息十分钟左右,让自己平静了,这时才能测出最准确的心跳次数。
下面来科普一下心跳和脉搏的一些知识。
脉搏是人们通过触摸体表动脉感觉到的有规律的搏动。
动脉搏动的动力是心脏。
心脏如同自行车的打气筒,收缩时将血液压进动脉,产生搏动;舒张时则接受由动脉泵出,经过全身血管网回流至心脏的血。
在如此周期性往复中,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就形成了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力度和快慢主要和心脏的泵血力度、血管弹性,全身循环血量以及心率快慢有关。
正常人休息时心率减慢,夜间心率可慢至每分钟40—50次左右。在发烧、运动、精神紧张、激动时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脉搏自然增强。
一些病理状态下可出现心率异常增快,如大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有时心率甚至可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脉搏也会加快。
医生经常触摸脉搏的部位为手腕部的桡动脉,也常常触摸颈动脉、肱动脉(肘窝处)、股动脉(大腿根处)、腘动脉(腘窝处)和足背动脉等。
根据诊断需要,有时还需要将两侧脉搏进行比较。
若怀疑患者为主动脉缩窄或大动脉炎时,需要对比左右手腕脉搏强度,对比腕部脉搏和足背脉搏强度。
此外,在公共场所遇到突然晕倒或猝死的患者,颈部动脉也是判断心跳的部位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心跳和脉搏知道自己身体什么变化吗?
答案是可以的。身体很多信息都能在脉搏上反映出来,尤其是一些疾病的前期。
一般来说,脉搏快慢和强度主要反映心脏的收缩舒张能力,因此通过脉搏的强度可以判断心脏的泵血功能和体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例如外伤失血的患者,脉搏增快的程度能反映出失血量的多少。
而发烧时,人的脉搏也会相应增快,一般为体温每增加1摄氏度,脉搏每分钟增加10次。
在部分疾病中,如人们在感冒发热痊愈后,在平静状态下若脉搏持续增快或不规则,则提示心肌炎的可能。高血压的病人,其脉搏强度一般较强。足背动脉经常用来判断下肢动脉的通畅情况,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会减弱。发现昏迷的患者,通过触摸颈动脉脉搏可判断其是否是因心跳停止或心率过快引起的昏迷。
5怎样数脉搏
人们在心慌或发烧时,总要数一数自己的脉搏。那么脉搏多快为正常呢?各个年龄段脉搏的标准是不同的。1岁的孩子,每分钟120~140次;2~4 岁,每分钟100~120次;5~1o岁,每分钟90~100次;11~14岁,每分钟80~9 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
成年人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是心动过缓(运动员脉搏有时也在60次以下,那是心脏健康有力的表现)。
如果超过100次是心动过速。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脉搏可暂时增快。
数脉搏以前,要先让病人安静一会儿,避免过度兴奋和活动影响脉搏的节律、弹性和强弱。
正常人的脉搏有力而富有弹性,很容易在手腕掌面外侧跳动的挠动脉上摸到。
如果病人有大出血或病情严重时,脉搏就会很微弱,甚至摸不到。
而有些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脉搏就强而硬,而且没有弹性。
正常人的脉搏节律是规律的,如果脉搏节律忽快忽慢,或者时有时无,就是心律不齐,应加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