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崇拜过东坡大神,今天不介意再崇拜一次——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视为文化偶像那自然是有原因的,这里且来作简析:
关于诗:
在苏轼的诗中,充分体现出了他的人生观以及对社会的深入看法;跳出新政旧局,对封建社会的陋习抨击更是犀利独到。苏轼更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总结规律,周边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诗中的哲理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去表达,显得别有趣味。
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等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若论创作成就,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他的作品广泛多样,题材全面,饱含不同情感与韵味,运笔不生硬枯燥,超越了同代诗人。《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诗已成千古绝笔。
关于词:
我们都知道,柳永一生写词,是位写词高手,但是他的作品却仅限于“艳词”,在格局上是比较“小道”的,所以他未能提高词在文坛上的地位;而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他主张“诗词同源”,将词风向诗风靠拢,借诗入词、相互渗透而打破了“艳科”词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品读在苏轼的词,完全可以感受到诗的气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无不彰显着词中有诗之风格,也更是他豁达胸襟与高大形象的完美体现。所以:词也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这点在苏轼作品中可以被充分证明。
关于其他:
除诗词外,苏轼还善于写散文、论文,在这两方面同样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在宋代文学上的地位却可以说是最高的。
苏轼更是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行行优秀,被人敬仰。
由此而知,苏轼就是一个全才,所以被崇拜为文化偶像是实至名归的~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才华横溢
苏轼是一位全才型的文人,这一点放眼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亦少有人可与之比拟,纵然李杜再生,恐怕也较之逊色。
一般认为宋代诗歌的最鼎盛时期就是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等人一起把宋代诗歌推向了巅峰。近人陈衍曾经这样说:“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照这样说,前面两个鼎盛时期都是唐朝,最后一个是宋朝,也正是在“元祐”时期的宋诗才可以和唐诗相比较,足以看出苏轼在这一时期诗歌中的贡献。
在散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传世名篇。他在文道观念上较前人更为中和,唐人韩愈主张“文以载道”、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到了苏轼这里,论文则文、道并重,如苏轼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这些都体现了苏轼文道并重的文论观点。
在词学方面,若只从某一种诗体自身的发展和嬗变来看,苏轼成就最高的领域当属词。自晚唐五代以来,“诗庄词媚”的观点一直不曾改变,直至苏轼开创豪放派,词表现的境界才扩大,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美之词也可以用来表现男性的豪情壮志,这是苏轼的一大贡献。
在其他如书法和绘画方面,苏轼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苏轼的书法是“宋四家”之一,而且“苏、黄、米、蔡”以苏轼排第一,他的《黄州寒食诗帖》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绘画方面,苏轼的文人画也为人称颂。
二、命运多舛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宦海浮沉,而且更多的时候是“沉”。大宋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出川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参加科举,这年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一年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看了苏轼的这篇文章,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把他排在了第二。
苏轼这样也算是首战告捷了,在他正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只得回家守丧。没几年,父亲苏洵又去世了,苏轼在此回家守丧。当回朝后,看见大宋朝的“宋朝梦”已经是王安石新法了,苏轼极力反对,于是自请出京做官,从此开启了他的贬谪生涯。
元丰二年(1079年),这一年发生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件大事“乌台诗案”,在苏轼的人生中也是一件大事。苏轼从徐州调往湖州任职,他写了《湖州谢上表》,其中的言论被政敌利用后,苏轼被御史台逮捕入狱。出狱后,先贬黄州,做了黄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重新被启用,王安石变法失败,苏轼也因此被启用,可是旧党腐朽的一面马上暴露出来,苏轼又反对司马光,于是又被贬。到了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真正亲自执政,新党又被启用,苏轼又被贬,这次是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市),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又再次被贬儋州(今属海南)。
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从儋州被赦北归,至常州(今属江苏),65岁的苏轼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三、生活情趣丰富
在野史和民间,流传八卦和传说最多的恐怕要数苏轼了。他调侃好朋友张先搞爷孙恋的事情也广为人知,在张先八十岁那年,娶了一位芳龄十八的女子。新婚之夜,高兴之余,即兴写了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作为张先的好朋友的苏轼,马上调侃人家张先老牛吃嫩草,而且还老司机开车: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还有像“河东狮吼”这样的典故也出自苏轼,以及野史传闻苏轼和苏小妹、佛印、秦观等人之间的故事,尽管这些传闻未必全部是真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苏轼丰富的生活情趣。
四、东坡多情亦重情
苏轼的感情分好多种,有夫妻之情,有兄弟之情,有朋友之情。
朋友之情: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结束,即将调任往密州(在今山东诸城)担任知州的前一晚,好友杨绘设宴为苏轼饯别,此情此景,苏轼悲伤起来,写下了《南乡子·和杨元素》: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夫妻之情: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一天夜里,苏轼在梦里了妻子王弗正在对镜梳妆,醒来独自回忆过去情意缱绻的画面,不禁哀从中来,提笔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兄弟之情:在写下了千古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后的第二年中秋,苏轼和苏辙已经七年未见,他思弟心切,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