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什么是“健康”?

什么是“健康”?

“身体健康”是我们经常应用的祝福语,对于健康(health)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指的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我们现代的医疗,基本上可以保证一般人不得严重的疾病。

但是,由于社会快速的变革、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动、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每个人在精神、思想、心理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有时候,表面上看似仅仅只是身体上的不舒服,可能潜在的病因就在心理方面。

自我评价在心理健康中处于极重要的地位。自我评价高的人通常内心安定、乐观开朗,相反,就会敏感多疑、郁郁寡欢。

自我评价不是一个人大脑忽然间凭空产生的念头,而是在和外界长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具体来说,在与周围人互动的过程中,自己是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价值所在,进而在自己的内心形成对自身价值的一个定位。例如,老师的表扬会让自己觉得很了不起,若是被批评则会觉得自己很差劲。

通常,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都还处于大脑成长、心理成熟的过程当中,如果环境变动剧烈再加上各种心理需求的产生,都会导致自我评价的不稳定,进而产生心理波动。

三十多岁之后,大脑发育成熟,而且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已经逐渐被自己所认定,这样就会形成比较牢固的自我评价模式,轻易不会改变。“三十岁”只是一个人成熟的一般性的转折点,所谓“三十而立”即来源于此,但其实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人可能会少年老成,而有的人也许老大不小了还玩世不恭,等等。

自我评价是脑的功能,而大脑具有“可塑性”,就是可改变的意思。虽然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也不尽然。改变自我评价的方法不在自身,而在自身与外界的互动中。比如说,竞赛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落在别人后面,尽管自己拼命追赶但还是输了,不仅被别人笑话,自己可能也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自我评价很低。

但有一天自己忽然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于是除了天天刻苦训练之外,还暗中留心其他人的训练方法,尝试改变自己的训练方式。于是等到再次比赛的时候,成绩终于有所提高,这时候自我评价就会大幅度地上升。

所以,自我评价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其诞生,源于自己与外界的互动,其改变,也必须通过自己与外界互动才能达到。

自我评价必须是客观的,客观的评价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不客观的、歪曲的评价就会导致负面作用。

例如,夸大的自我评价,就会觉得自己很强,其他人都很差劲,或是其他人必须尊重自己的想法而自己无需尊重其他人,等等。

而消极的自我评价,就会觉得别人总是瞧不起自己、自己一无是处、真是不该来这个世界,等等。

如果这两种歪曲的自我评价走向了极端,就会产生偏执的人格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

那什么才是客观的自我评价呢?

首先就是要学会接纳自己,自己肯定自己,“人无完人”,谁都不完美,但是谁也都不差。我们都是在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得越来越好的。

别人做得好要承认,但同样要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得好。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只要功夫深,铁杵也一定能够磨成针。

其次就是要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某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能作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也未必客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有和多数人互动之后自己才会产生比较客观的评价及心理定位。

第三,就是要多学习他人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多思考如何具体实现自我的价值、工作上要踏踏实实、亲力亲为并且不惧怕失败,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多和其他人交流等等,当然,也要进行体育锻炼,有好的身体也才会有好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将会逐渐具备坚强的神经、开阔的视野、若谷的胸怀和友善的情感,同时,自我评价也就会趋于客观和真实。

所以,健康不仅仅只是保证躯体上不生病,也要保证心理上的安定与强健。

这样的话,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上都有足够强有力的资源可以保证克服困难,迎接胜利的曙光。

如此,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