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六)”,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密切关注本网站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语文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土民啸聚为寇 会:适逢
B.手诏敦勉 勉:勤勉
C.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 藉:依仗
D.遣内臣与鸿胪典丧 典:主持
解析:B “勉”应该是“鼓励”“劝勉”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本义是米仓,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解析:D “配飨”,即合祭,祔祀,指功臣附祀于帝王宗庙,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奖赏功臣的一种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宠。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赠官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解析:C 文中没有写刘承规得到皇帝“赠宅”。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5分)
译文:
(2)屋室有不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5分)
译文:
答案:(1)刘承规原本名叫刘承珪,因为长期衰弱多病,真宗取道家改名以度危难的用意,将他的名改珪为规。(译出大意给3分;“疾羸瘵”“易名度厄”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只要房屋稍微有不合标准的情形,即使已经镶金嵌玉,也一定要毁掉重修,有关官员不敢核算所花费的钱财。(译出大意给3分;“少”“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刘承规,字大方,是楚州山阳人。在建隆年间补授高班,太宗即位后,越级担任北作坊副使。适逢当地山民聚众造反,承规和知州乔维岳率领兵马讨伐平定了暴乱。真宗即位后,刘承规担任胜州刺史,不久又兼任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年,朝廷商议前往泰山封禅,由掌发运使升迁为昭宣使、长州防御使。适逢修建玉清昭应宫,朝廷又任命刘承规为副使。真宗祭祀汾阴,又派刘承规监督运送物资,议事者认为,由京城到河中,取道陆路则山势险恶,取道水路则水流湍急。刘承规决议采用水运,各种供应的物品都由水路平安运到,礼仪结束后,应当进升官职,刘承规上表请求退休,真宗下达亲笔诏书加以敦促勉励,还作了一首七言诗赐给他。任命他为宣政使、应州观察使。大中祥符五年,刘承规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归故里。修宫使丁谓进言说:“刘承规掌管宫内职务,(内宫)还需要倚仗他来监管督辖,希望不要答应他的请求,只可从优赐给褒奖诏书,特意设置景福殿使一职让担任,以于恩宠,班序在客省使之上。”刘承规改任新州观察使,真宗写了一首诗歌赐给他。刘承规将观察使每月的俸禄交给有关官员,真宗下达手诏加以褒扬赞美,又确定将景福殿使的俸禄发放给他。刘承规原本名叫刘承珪,因为长期衰弱多病,真宗取道家改名以度危难的用意,将他的名改珪为规。刘承规病重,请求解除职务,返回自己家,真宗照准。七月,刘承规去世,时年六十四岁。朝廷停止上朝,追授他为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使,谥号为忠肃。刘承规事奉三朝,以精力充沛闻名,喜欢核查官府中记事的簿册文书,孜孜不倦。自从掌握内库三十年来,检察精细严密,采用的办法都成了条例和程式。他还制定了权衡法,记载在《律历志》中。刘承规性情深沉刚毅,一心为公,深受信赖,特别喜欢暗察别人的过失,人们大多惧怕他。皇上崇尚祥瑞符命,修建宗庙,装饰宫观,刘承规都得以参与其事并得知内情。建造的玉清昭应宫,尤其精美华丽。只要房屋稍微有不合标准的情形,即使已经镶金嵌玉,也一定要毁掉重修,有关官员不敢核算所花费的钱财。二圣殿塑旁附祀功臣的肖像,真宗特意下诏塑他的肖像,放在太宗身旁。刘承规很爱好儒家学问,喜欢藏书,闲暇时常接见文人,考访旧时真相,对那些在朝中有名望的文人总是以礼接待,或者暗中入朝为官。刘承规自从病重后,只将公家的事务作为心中的挂念,死后留下奏疏要求朝廷不要赠送助葬的财物,不下诏治丧,真宗深为赞叹惋惜,派宦官与鸿胪寺官员主持丧事,亲自为他写了祭文。玉清昭应宫建成后,真宗又加赠他为侍中,派内侍邓守恩到墓前祭奠致告。
二、 (2016·深圳高三二模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
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
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
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解析:B 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台谏”是关键词;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等是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拆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解析:D 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解析:B 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选项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选项动作对象错误。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5分)
译文:
解析:得分点:“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进贤退不肖”“疾”“社稷”“独……乎”各1分,句意1分。“贤”“不肖”均为活用词。“独……乎”是固定句式,应注意。
答案: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1分)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1分)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1分)考虑吗?(1分)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5分)
译文:
解析:“罗织”“诸人”“为……所”“恨甚”各1分,句意1分。“为……所”“恨甚”是特殊句式,应注意。
答案: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1分)对无辜者加以诬陷,(1分)被黄尊素从中化解,(1分)非常忌恨(1分)(他)。
参考译文: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
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须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
小编精心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