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第二学时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第二学时

年味飘散在心间

---人教版六(下)第6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他的语言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浓浓的京味,文章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风俗的温馨和美好。本教学设计,宗旨是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拓展阅读,对比阅读不同的作家写同样题材的文章,领悟不同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风俗习惯,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拓展阅读,体会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风俗习惯,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拓展阅读,体会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课件、《北京的春节》民风民俗表格、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拓展阅读表格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谣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漫歌谣:(生拍手一起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2、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喜庆的春节。这首童谣写的是哪里的春节)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自由发言)

3、师: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面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一个节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到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课题)

【设计意图】播放动漫歌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情绪,为正文的学习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初旬蒜瓣爆竹饺子榛子栗子

逛庙会麦芽糖走马灯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截然不同张灯结彩万象更新

2、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象最深的是什么ext>

3、小组合作填表

时间风俗习惯写法

4、汇报交流,了解习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根据表格,发现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序)

(2)文中哪个部分写的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设计意图】学习字词,为阅读文本作铺垫,然后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获得对本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通过表格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初步感知老舍先生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学习,感受气氛

1、小组商量选一个喜欢的日子,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北京人在这个日子里有哪些风俗习惯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想想好在哪里词在旁边写批注。

1、学生分组学习,师巡视。

3、汇报(小组说到哪个,相机点击出示相关文段)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分析腊八粥,抓住“农业展览会”来体会。

A、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都有哪些米果ext>

B、出示腊八粥图片,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ext>

C、老舍先生却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D、从这些描写当中,我们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分析腊八蒜: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

A、自由读后,学生说体会。

B、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写出了腊八蒜的颜色的味道,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简练,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C、指导朗读。

(2)除夕:热闹、喜庆

你的除夕是怎么过的是怎样过除夕的呢文,谈感受,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哪个词写出了除夕的特点)从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热闹ext>

A、抓关键词“赶做年菜”“到处”,从嗅觉上体会到除夕的热闹和喜庆。

B、关键词“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各色年画”,从视觉上体会到除夕的热闹气氛。

C、灯火通宵、不许间断、日夜不断,从听觉上体会到除夕的热闹。

D、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北京的春节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中国的传统美德。

E、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指导朗读:全家老小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多么热闹的气氛,多么浓浓的亲情啊!让我们用声音去感受这美好的情感吧!(男、女生比赛朗读。)

小结:老舍先生在文段的开头用了一句话来概括了自己的感受,然后动用了嗅觉、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通过味道、色彩、声音写出了除夕的热闹和喜庆,这就是总--分的写法。

(3)正月初一:悠闲、快乐

与除夕相比截然不同,为什么会如此安静城都在休息”)

人们有什么活动,说体会。

(4)元宵:红火、美丽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节,北京人又叫灯节,北京的元宵节有什么特点而美丽)从哪里体会到的ext>

A灯的数量多:抓“处处”、“整条大街”、“像办喜事”、“都要”、“几百盏灯”体会

B灯的种类多:抓“各形各色”“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走马灯、宫灯、纱灯、纸灯”体会

出示有各种各样花灯图片的PPT,说体会

小结:元宵节,既可以看花灯、玩花炮、还可以吃元宵,所以文中说“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这一环节,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研读,创设情景,结合生活体验,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并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四、了解详略,领悟写法

1、北京的春节很长,有一个多月,可是老舍只选了其中的四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他为什么这么安排呢ext>

2、老舍先生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写作的详略,从中领悟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了解这种写法能起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好处,以及有详有略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各地春节的习俗。

2、上网收集梁实秋和斯妤的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目的地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增强学生学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忙碌以时为序

除夕热闹有详有略

初一悠闲详略得当

元宵红火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引出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感受了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谁愿意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的回答让其上台板书:团圆、喜庆、红火…)

3、这节课我们将进行对比阅读,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

【设计意图】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环节,引用多元话题,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行个性化的感悟,然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拓展阅读,体会写法

1、舒乙是老舍先生的儿子,他也曾经写过《北京的春节》,下面我们就来对比阅读,看看这对父子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有什么异同ext>

2、同桌讨论后完成表格

3、汇报交流

附:对比阅读文章,完成表格

文章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老舍《北京的春节》舒乙《北京的春节》

4、阅读文后阅读链接中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再和老舍《北京的春节》比较一下,完成表格

5、小组探究学习

6、汇报交流

附:阅读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再和老舍《北京的春节》比较一下,完成表格

文章不同(内容、写法、情感等)启发老舍《北京的春节》梁实秋《过年》斯妤《除夕》

7、小结:通过刚才的拓展阅读,我们知道同样是写过年,因为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感受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拓展阅读,对比了三篇文章,让学生明白同样的题材,因为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感受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三、加强整合,口语训练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想想你的家乡是怎么过春节的组内说一说,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的整合,把课文和口语交际有机整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为下面的练笔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四、布置作业,强化练笔

写一写你家乡的春节,可写整个春节也可只抓住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场景来写,要写出你家乡的特色!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热闹喜庆悠闲

快乐红火美丽

【自我评析】

这一教学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体会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并让学生了解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同时通过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巧妙地利用表格的形式对几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有目的,有梯度。通过学生的对比阅读,学生明白了不同作家写同一个题材的文章的不同写法,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以及对自己习作上的启发,从而学习名家的写法,用到自己的习作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