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1、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2、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3、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
柏林墙是苏联和美欧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时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的围墙,意在防止东西柏林人民的交流、互通。
后来也引申为阻隔双方交往的障碍。
补充:
柏林墙,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约155公里长,约3至4米高。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
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分隔线,界线…二战后德国战败后,被俄美瓜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发展模式也不相同,西边联邦走资本主义,东边在俄国的支持下发展社会主义,为防止两边人民穿越“边境”,当时主要是东柏林逃往西边联邦德国,东柏林在1961年修筑柏林墙,直到1989年11月9日拆除,分隔德国28年的柏林墙终于被打通,两德统一,柏林墙就被当作本来一体的东西被分隔后的界线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