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柏林墙

柏林墙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俄语:Берлинская стена),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说到墙,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柏林墙,但是为什么在二战之后要建造这样的一堵墙呢?柏林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当时最能代表世界政治的一堵墙,同时也是冷战的一个象征。其实当时建造这堵墙是跟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

二战结束之后,柏林被分成了四份,美国、英国、法国以及苏联各自占领了一部分。苏联所占领的地区被称为"东柏林",美英法所在的成为"西柏林"。本来大家相处的还算不错,但是由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使得东西柏林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友好逐渐变得敌对。

由于冷战使得柏林处于危机之中,在1958年的时候,苏联要求美英法在6个月的时间内把在柏林的驻军给撤走,但是美英法并没有同意,最后的结果还是苏联让步了。但是苏联并没有放弃这个打算,于是在1961年的时候,又一次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并且由此建造了柏林墙,将柏林给分成了两块。

对于苏联和东德政府来说,修建柏林墙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东德关闭了与西德的边境,但是柏林之间却依然可以自由的来往。很多东德这边的民众都往西德那边跑,但是这样会造成东德人力资源的流失,于是柏林墙被建起来防止人力的损失。

1989年,迫于各种压力,柏林墙又被开通了。其实,在它建起来的时候,在德国人的心中就已经是不复存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1961年8月13日,前东德(民主德国)建立了隔绝东西柏林的“反法西斯防卫墙”。从此勃兰登堡门内外的两个柏林成为两个世界。1961年8月13日到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共存在了10316天。1990年6月,东德政府决定引入西德马克来拯救陷入崩溃边缘东德经济。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由于经济无法改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频频升华,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没有东德政府。

1990年后德国人努力想要使东西德分裂遗留下来的痕迹尽快消失。柏林墙只剩下区区数米,共和国宫和其它许多地方也被拆除。让其“使分裂消失”。那又是为什么柏林墙能够被推翻了呢?

经济不平衡:西德的经济状况明显比东德的好很多。美国人把西德的管理权很快移交给了德国人,1947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大量资金注入西德。1949年6月《联邦德国宪法》通过,西德建立了既发挥市场竞争活力又注意社会平等、福利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体制。1950年联邦德国的工业超过战前的水平,从1950年到1965年联邦德国累计投资2281亿美元,促成经济高速增长,从此开始了15年的“莱茵奇迹”。

苏联的策略是“榨取德国赔偿本国”,它向德国方面提出100亿美元的赔偿。战后的德国没有能力偿还这样巨额的战争赔款,苏联便拆除德国的工厂设备,利用德国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战俘无偿进行实物赔偿。为此苏联从它的占领区拆走了80%的重工业设备。1950年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70%的出口面向“经互会”国家进行“账面卢布结算”的“内部交流”,脱离国际前沿,缺乏竞争机制,走上封闭式的经济发展道路。

无处不在的监控:东德设立了“斯塔西”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为东德1800万人口中的600多万人建立了秘密档案,3人之中必有1人被监控。在“线民政治”大行其道的80年代,告密成了东德居民的日常生活。此时,不仅有来自政府的“老大哥在看着你”,还有来自社会的“老大妈在看着你”。社会的分崩离析同样体现在家庭之中,即所谓“老婆(公)在看着你”。

物资不完善:西德相对优越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是吸引大量东德人外逃的重要原因,这是事实。不过东德政府不顾经济状况,一直沿用不合理的经济制度,采用脱离国际前沿、缺乏竞争机制的生产方式,也未能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居然还通过修筑高墙阻止人们出逃,并且野蛮镇压人民的基本诉求。据统计,建墙后1961-1980年“只有”17.7万人成功逃离,每年约为八九千。从49年民主德国建立开始,走着去西柏林并且一去不返的人实在太多了:1953年,40万东德人涌向西德;1954年,20万;1955-1959年,每年25万;1960年20万……12年里,东德失去了1/6人口,留下的东德人在1989年为了他们的言论和出行自由而走上街头。同时他们也抗争,为了最终可以拥有那些西德有的消费品。

确实,政府是需要真正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的,需要求真务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才能让人民获得幸福感,才能让人民真正安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柏林墙是在1989年11月9日倒塌的,柏林墙的倒塌不是任何人有意为之。当时,东西德保持分裂的局面符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就连西德也暗示过,考虑到东德糟糕的经济,不是很愿意立刻收下对面的同胞。

柏林墙倒塌的最初动因,起源于东德一个“有限开放”的计划。当时,由于苏联经济困难,一直被当做“橱窗”来供养的东德,面临再也装不下去的危 机。迫于民意的压力,东德政府不得不开会研究能否将过去过于严厉的出国旅行限制放宽一些,但最终做出的决议也仅仅提到了将放宽限制,至于如何放宽,还要日 后出台具体细则。显然,东德官员们想要的只是一次有限的开放,东德人出境仍然需要申请签证,只不过签证的签发快一点而已。

不过,放宽限制的信息在对外传递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鬼使神差的三次歪曲。

首先是发布消息的沙布洛夫斯基,身为政治局发言人,他其实缺席了关于旅行程序变动的大部分关键会议。这导致他在11月9日出席新闻发布会议时 准备不足,只能照本宣科地宣布了会议的大致意思。所以当一位意大利记者追问“何时开始”时,沙布洛夫斯基只好随机应变,敷衍说:“据我所知,立刻开始。”

沙布洛夫斯基的本意是想说人们可以立即通过适当的方式申请签证。不过,由于会议精神传达得本来就糊涂,在场记者理解成了“人们可以立即越过边 界”,于是第二重歪曲就产生了。几分钟内媒体就发出新闻快讯,宣布“柏林墙垮了”。成千上万东柏林居民听到这一消息,第一反应当然 是走出家门,看看柏林墙到底垮了没有。

当群众聚集在墙边时,当天信息传递的第三重歪曲发生在守卫柏林墙的士兵们中间。第一个开放柏林墙哨所的警卫杰格后来曾说,他们都是“受教育多年的战士”,如果中央下达严守柏林墙的指令,他们是不会开放边境的。事实上,在柏林墙树立的28年中,这些警卫曾逮捕过3221名越境的同胞,还亲手杀害了两百 多人。不过,面临这种突发状况当然要逐级汇报,但杰格给上司打电话请示时,已经是深夜了,所以杰格得到的命令只能是“我没有接到命令,对你也没有指示”。 一边是愤怒的要求出境的民众,另一边则是模棱两可的上级答复。任何一个心存善念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选择网开一面。于是柏林墙就这么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修建过程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着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区43公里。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能够射杀已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在修建期间,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和工人阶级战斗队得到授权,可以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之后又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墙基本建成。

建筑结构

建筑样式

柏林墙在1961年开始修筑后经过多次翻修,最终于1975年成为留存下来的样子,共经历过4种形式:

铁丝网 (1961年)

加强的铁丝网 (1962–1965年)

混凝土 (1965–1975年)

75型边境围墙(Grenzmauer 75)(1975–1989年)

第4代围墙的官方名称是“UL 12.11 型支撑墙构件”(Stützwandelement UL 12.11),修建于1975至1980年间,共计使用约45000块构件,每个构件高3.6米,宽1.2米。在上方放置了一条光滑的管道以使其难以攀爬。总的修建成本为1615.5万民主德国马克(折合363.80万美元)。其建筑标准要求可以抵挡冲过栅栏的车辆撞击,在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墙体的结构较弱以便在发生战争时民主德国和苏联装甲车可以轻松地冲破。除了没有安放地雷和触发式自动机枪外,柏林墙的总体结构与民主德国国内边境相似。

过境通道

柏林墙有7个过境通道,其中有1个专门为盟军、外交官和外国记者所用。

各层防线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通电的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共22个碉堡

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米,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

水上边界

西柏林城市外围有若干可航行水道,西柏林市政厅在边界处放置了一串白色浮标并注有“地区边界”字样。西柏林的游船必须小心保持在西柏林一侧,在东侧则有民主德国边防军的巡逻艇巡逻。

东柏林河岸上通常修建有工事,在哈弗尔河等部分河道和湖岸两边会修建围墙。民主德国居民不能到达这些水域的东侧。在施普雷河的某些地段,水下安置了栅栏以阻挡潜水越境者。

市区内的水上界限并未标注明确,柏林墙在这些地方被河道隔断,水面情况被边防军监视。有时一些西柏林的船只和游泳者误入边界时民主德国边防军会开枪射击,并造成过一些伤亡。

管理措施

根据1989年民主德国的统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防军共有11500名士兵,500名文职人员。边防军的7个团驻扎在柏林。另外有两个边防军预备团,分别是GAR-39团和GAR-40团。

每个边防军的团下属五个连,分为先遣、通讯、交通、榴弹发射器和炮兵组。在过境检查站有时也会配备侦查小组、火焰喷射器、军犬小组和水面小组。边防中心共有567辆装甲运兵车、48个大型榴弹发射器、48座反坦克炮、156辆装甲车、2295辆其他车辆以及992只猎犬。

在“加强边境安全”期间,边境部署的边防军会增加至2300人。1988年,由于示威和天气恶劣,有80天边境守卫的人数高达250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拆除过程

1989年,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89年5月起,大批公民通过匈牙利外逃至联邦德国。

1989年10月1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辞职。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放宽出国旅行和对新闻媒体的限制等。新当选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表示,民主德国要在世界开放的形势下革新社会主义,进行彻底改革。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在人民议院的有关新的旅游法规生效之前,私人旅游和关于公民移居国外的规定立即生效。这项规定的内容如下:

私人出国旅游不附加任何条件,公民可随时提出申请,并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通过;

民主德国警察局立即办理长期出国护照,警察局和主管国内事务部门可办理迁居国外的申请;

移居国外的民主德国公民可经由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的所有过境站离境。

在当时召开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由于时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将政府放宽私人出境限制宣布成柏林墙立即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通过柏林墙进入西柏林,柏林墙开始被人为地拆毁。到1989年12月底,东西柏林之间被柏林墙阻断的主要街道已重新畅通。

据民主德国官方的统计材料显示,柏林墙开放的最初10天里,大批民主德国公民涌向联邦德国。头三天就有300万民主德国公民进入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短暂访问”,到11月19日民主德国警察局已签发1000多万份私人旅游证,这个数字相当于民主德国全部人口的2/3,其中批准20000份长期居国外的申请。

民主德国政府开放边界的决定,在欧洲乃至世界引起强烈反应。

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表示愿意把两国在联邦德国的军事基地当作临时住所,接纳民主德国难民。乔治·布什说:“这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事件。这是民主德国,当然也是自由的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他命令美国驻军和美国驻联邦德国大使向联邦德国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完全支持“民主德国人民关于实行自由选举和多党制的要求”,称1989年11月9日是“自由的一个伟大日子”,开放边界是“拆除柏林墙的前奏”。但她同时强调还需要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做到非常沉着和非常实际”,因为“局势发展非常快,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走”。

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我们应当为德国人民感到高兴和向理解了这样做的必要性的当局表示祝贺。”时任法国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认为,开放两个德国之间的边界是“非常巨大的事件”,并将“带来和平:如果柏林墙倒了,那就再就也不会交战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曼弗雷德·韦尔纳在一项声明中说:“40年来对结束欧洲的分裂和结束德国的分裂所抱的希望,从来没有像今天在开放柏林墙的消息宣布之后这样美好。”

时任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9年11月10日致电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支持民主德国领导人作出的决定”。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临时中断在波兰的国事访问,返回波恩召集内阁紧急会议,制定政策。联邦德国各界纷纷称赞民主德国的这一决定。科尔表示“对我们德国人来说,现在是极其愉快的时刻”,“应该感谢世界上一切支持我们、与我们团结在一起的朋友们。这首先是美国、英国、法国政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就不能经历这个历史性的日子。我们也感谢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该提到的是,苏联领导人在1989年6月正式访问联邦德国期间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曾重申,尊重各国人民的自决权尤应是建设和平与合作的欧洲的因素。”1989年11月10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表示“这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时刻的到来意味着战后历史将揭开历史性的一页。”1989年11月13日,里夏德·冯·魏茨泽克亲自访问了柏林墙波茨坦广场的检查站。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和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行政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

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围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联邦德国的资本主义席卷民主德国企业,导致数百万的民主德国人失业。民主德国人认为联邦德国人贪得无厌,联邦德国人觉得民主德国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

柏林人曾因推倒柏林墙而大感畅快淋漓。但因为当初毁掉柏林墙太过彻底,以至于如今来柏林的游客几乎找不到它的历史痕迹。

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著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柏林墙的查哨站,原是东西柏林的通道旁边建了一座柏林墙博物馆。

当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人们将那里的石块连地基都挖出来全部出售,对柏林墙进行了彻底摧毁,借此消除德国人民心中仇恨隔离的屏障。柏林人对柏林墙是否值得纪念还存在很大争议,柏林不仅是德国分裂的标志,也是欧洲和世界分裂的标志,而柏林墙正是分裂的标志。

许多前民主德国居民认为,前联邦德国接管了他们的文化和政治。而前联邦德国民众说,他们已经厌烦前民主德国人对社会主义时代的怀念。尽管大部分柏林墙都被拆除,但许多柏林人心里依然有一道“心墙”无法跨越。柏林自由大学2008年的调查显示,12%的前民主德国居民和11%的前联邦德国居民都表示,如果柏林墙没有被推倒,柏林的形象会更好些。

2003年,2名德国人经过柏林墙涂鸦“兄弟之吻”,这幅由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涂鸦曾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原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情景。由于柏林墙翻修,这幅涂鸦2009年已被官方擦除。

2006年,沿着围绕前联邦德国地区,政府修缮了一处长达96公里的柏林墙遗迹,建成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这也是柏林墙遗迹恢复最长的一段,墙壁上有号称“东部画廊”的艺术绘画,沿着施普雷河绵延1公里长。除了这样的一小段柏林墙残留外,地面上的鹅卵石小路显示柏林墙的宽度和走向。

在2009年庆祝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许多柏林人倒希望,当初应该留下更完整的墙体结构作为历史纪念。为此,德国也意识到了柏林墙实物对纪念的意义,正努力修复多处现存遗迹。

2009年6月9日,柏林,模特展示以柏林墙上的涂鸦为主题的时装,以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这些作品的灵感源于一段1.3公里长的,名为“东部画廊”的柏林墙遗迹。

2009年11月6日,在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附近,一排按照多米诺骨牌方式摆放的柏林墙墙体模型被灯光照亮。这排竖立在柏林墙遗址上的墙体模型共有1000块,从勃兰登堡门到波茨坦广场绵延1.5公里,每块重20公斤,高2.5米,上面由儿童们绘制了色彩鲜艳的图案。这排柏林墙墙体模型是为了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而摆放的。

2014年11月6日,德国柏林,8000只发光氦气球沿原柏林墙修筑路线摆放,11月9日晚,这些气球将携带放飞者的个人信息放飞夜空。

原址遗迹

柏林墙原址仅有少部分存留,其余几乎被拆除殆尽。有三处较长的存留:一处在尼德尔克尔新纳大街,位于波茨坦广场和查理检查站之间,长约80米。另一处较长的存留是在施普雷河沿岸奥伯鲍姆桥附近,存有大量涂鸦,通常被人称为东边画廊。第三处位于 Bernauer 街北部,为部分重建的围墙,并在1999年改为纪念场所。一些柏林墙的单块墙体和瞭望塔也分散在城市中。

能够反映柏林墙原貌的场所已经不存在了。许多人将柏林墙的碎片视为纪念品,一些墙体的碎片被拿到德国的纪念品商店和网上出售。今天柏林墙向东的一侧也涂满了涂鸦,而真实情况下东侧为东德边防军所守卫,仅在西侧存在涂鸦。在柏林市中心游客较多的区域,市政府用鹅卵石在街道地面上标出柏林墙曾经的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出的仅是第一道围墙。在波茨坦广场两道围墙均被标出以使游客认识柏林墙边防系统的尺度。

柏林的一个私人博物馆照在查理检查站很近的地方原样重建了约200米的围墙,它被当作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2013年3月2日,“柏林墙画廊受到建设规划者的威胁。”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柏林“东部画廊”拆除事件时说。

《华盛顿邮报》写道:“为了盖高档公寓,一段柏林墙将被拆除。”因抗议活动被迫中断的拆除工作引发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位于柏林腓特烈斯海因-克罗伊茨贝格区的“东部画廊”被作为历史文物受到保护。

2013年3月4日下午,有3000名抗议者在“东部画廊”举行示威活动。

过去一段时间已有45米长的墙体被拆除,为修建一座新大桥和一栋63米高的建筑还将推倒约20米长的柏林墙。而这座文物还可能被继续打开豁口:计划修建的还包括一条办公商业街。

柏林市政府表示,腓特烈斯海因·克罗伊茨贝格区必须尽全力保证今后不会再出现拆除行为,保留这段对柏林人和游客极具重要历史意义的柏林墙的完整性。柏林旅游局局长布克哈德·基克刚刚结束在洛杉矶的推广活动。“我在美国还展示了‘东部画廊’的图片,”他说,这段经过艺术家再创造的柏林墙出现在世界各地有关柏林的旅游手册上。它代表了柏林的精神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因此极受游客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社会评价

西方政府

对于柏林墙的修建,西方盟国的反应逐步加大:柏林墙开始修建的20个小时之后,出现了在边界沿线的军事巡逻。40个小时后,盟军占领当局向柏林的苏军指挥官递交了抗议书。72小时后,盟国正式向苏联提出外交抗议。

关闭西柏林边境后,民主德国公民再也不能自由地到西柏林以及联邦德国旅行或移民,许多家庭就此拆散,在西柏林工作的东柏林人无法上班,西柏林变成了在一片有敌意的土地上的一座孤岛。时任西柏林市长维利·勃兰特批评了美国未能及时对此作出反应,并号召西柏林人举行示威抗议修建柏林墙。

1961年,美国国务卿迪安·鲁斯克说:“围墙不应该是欧洲的永久景观,我不理解为什么苏联会考虑它的存在,从他们的角度上讲这无疑是修建了一座显示共产主义的失败的纪念碑。”

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谨慎地作出了最初的回应,称柏林仍是一个“自由的城市”。他随即重新任命曾主持柏林空运的卢修斯·D·克莱为他的特别顾问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同期前往西柏林,并于8月19日在西柏林会合。美国在西柏林增加了驻军。美军第八步兵师第18步兵团的的1500名士兵从曼海姆启程通过民主德国领土到达了西柏林。西柏林市民和民主德国边防警察之间发生了冲突,随后苏联驻民主德国集团军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缓和了边境的紧张局势。

美军和苏军之间的直接对峙发生在1961年10月27日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理检查站,两方各部署了30辆主战坦克对峙于边界线两侧。然而第二天双方均撤走了坦克。美军这一行动意在宣示对西柏林的管辖权,然而双方都不愿因此使冷战升级。

名人评述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约翰·肯尼迪(1963年6月26日)

“世界上的围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的,只有一种围墙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么?那就是监狱的围墙!” ——约翰·肯尼迪

“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罗纳德·里根(1987年6月12日)

“柏林墙的倒塌是对暴政的谴责。”——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感谢柏林人在这个陷入困境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非洲人还处于饥饿中,津巴布韦人流着眼泪在哭泣。那些处于痛苦中的人不必永远忍受。”——戈登·布朗

“这个纪念活动是号召大家反对压迫,拆除仍然分裂世界的所有围墙。这些围墙将城市、地区和国家分离。”——尼古拉·萨科齐

“对抗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独特的、新的、更好的世界。”——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

历史意义

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围墙被拆毁。

苏联东欧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波兰人民共和国“团结工会”运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七七宪章”运动,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内战等事件,最终东欧剧变,苏联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