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吐又拉可能是传染病,如轮状病毒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等,但也不排除是药物因素、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等因素所致,而并不是传染病。患者需先明确病因,再遵医嘱使用止吐药、止泻药、抗组胺药等。
一、传染性疾病:
1、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在秋冬季节较为常见,容易经粪口传播造成传染。发病后可有呕吐、发热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有腹泻,常排出水样便或黄绿色的稀薄大便,严重时可造成脱水。需及时补液并选择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等药物,以减轻不适症状。
2、细菌性痢疾:患者感染志贺菌后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大便上附着有黏液、脓血等,并有里急后重感。需要遵医嘱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阿奇霉素片等药物,并注意消化道隔离,防止因为接触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水或是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
3、伤寒:患者感染伤寒沙门菌,多数情况下会有发热、腹痛、腹泻或便秘、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有肠穿孔、肠出血等。需注意妥善休息,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及时进行隔离,防止经粪口传播疾病。
此外,又吐又拉还可能是患有副伤寒、肠结核、霍乱等传染性疾病,治疗期间应当做好隔离防护,尽可能防止疾病传播或发生交叉感染。
二、非传染性疾病:
1、药物因素:患者长期滥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需要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减少食物、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改善机体不适症状。
2、食物过敏:部分人群对牛奶、海鲜、鸡蛋等过敏,进食后可引发胃肠道变态反应,表现为腹泻伴呕吐,并有皮肤红肿、瘙痒、发热等,严重时会有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止进食,并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以控制过敏症状。
3、食物中毒:患者不慎食用发芽的土豆、毒蕈等,造成食物中毒而出现胃肠道不适,如上吐下泻、发热、昏迷等。需要到医院采取洗胃、催吐等措施,减少毒素对机体的伤害。
除此以外,还可见于肠易激综合征、尿毒症、结直肠癌等疾病,并非都是传染病。建议患者到急诊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就诊,经大便常规、腹部CT、电解质检测等明确诊断,遵医嘱补液并注意避免吃刺激性食物,也不宜滥用药物,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