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向秀闻笛的典故

向秀闻笛的典故

向秀闻笛的典故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向秀闻笛的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向秀闻笛

【原文】向秀①闻笛,伯牙②绝弦。

【注释】

①向秀:字子期,西晋时期我国著名文学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②伯牙:即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善于弹琴。

【译文】向秀听到笛子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嵇康等好朋友;俞伯牙心痛之下,摔断琴弦,以此表示他失去了最好的一位朋友。

【典故】向秀闻笛:典故出自《晋书·向秀传》。向秀为人非常有才华, 当时他和另几位喜爱文学的人常在一起谈论诗词文章,其中有嵇康、吕安等人,大家的友谊非常深。不久后,在奸臣的陷害下,嵇康和吕安都被害死了,只有向秀保住了性命。有一次,向秀外出,从嵇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经过,突然间,他仿佛听到有人在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让他一下子回想起了他们往日的交情,可是如今却只剩下自己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感慨万千的向秀,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了《闻笛赋》这样一篇文章,以此来纪念几人之间纯真深厚的友情。

伯牙绝弦: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艺大师,善于弹琴的他,唯一苦恼的是,一直寻找不到能够欣赏和懂得他琴声的知音。有一次,他在弹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做钟子期的人,当他琴声的意境指向高山时,钟子期就会说:“巍峨的如同泰山一样!”当他的琴声指向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又会说:“浩浩荡荡像流水一般!”懂得欣赏他琴声的钟子期,从此和俞伯牙成为了好朋友。谁知几年后,钟子期生病去世,俞伯牙得知消息后,伤心的他,竟然将自己心爱的琴给摔断了,以此表示从此之后,这个世界上不再会有像钟子期那样的人,能够听得懂自己的琴音了。

【赏析】从向秀和嵇康、俞伯牙和钟子期两对人物的关系上,我们看到他们都非常重视友情,珍视来之不易的朋友之情。人的一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努力奋斗,一起鼓励扶持,那样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向秀闻笛的典故

向秀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然而他们理想中的自由,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脆弱。终于有一天竹林七贤分崩离析,向秀自己也被迫入仕。向秀闻笛就是在怀念自己的老朋友。

向秀闻笛的典故就是出自他的一篇赋中,他听到了来自邻居的笛声,回忆了往昔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从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向秀、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他们配合默契、志趣相投。然而,嵇康和吕安却先后被杀,往日的美好皆不复存在了。嵇康才华横溢,精通音律。他临死之前,曾取琴弹奏。那个时候,向秀即将要远行,路过往日嵇康的故居,目之所至,无一不是寂寥、空旷的悲凉模样。恰逢邻居在屋中吹笛,吹出的笛声悲凉和凄苦,正是当时向秀心中的真切感受。邻居的笛声吹入向秀的耳中,深深地震动了向秀的心。向秀不禁开始回忆,在往昔的岁月中,与嵇康、吕安一起游玩、饮酒,肆意放纵,纵情于山水之间的美好时光。可惜的是,如今这些美好将再不可得。想到此处,向秀不禁发出了深深地叹息。

所以,向秀闻笛是向秀在吕安和嵇康被杀后,路过嵇康的旧居,目之所触,一片凄凉。在听到了邻居的笛声后,被笛声所触动,回忆旧日的游宴时光,感叹而作下了一篇《思旧赋》。如今大多通过向秀闻迪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拓展阅读:向秀洛阳注庄子

向秀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他本无心于仕途,但却迫于无奈接任官职。在好友遇害后,向秀在疼痛中,领悟庄子之学。晚年的时候,向秀开始注《庄子》。

向秀等“竹林七贤”都是玄学的代表人物,好老庄之学。然而,当时的社会是那样的残酷,他们理想中的自由只是各自的精神追求。竹林七贤对朝廷的不合作,招致了最后竹林七贤的分崩离析,嵇康被害,阮籍抑郁而终。向秀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悲伤中有了新的觉悟:脱离社会的逍遥只是自己的幻想。为了避祸,他在无奈中靠向朝廷,并在宦海沉浮中领略庄子之学。

向秀晚年的时候,唯独喜好庄子之学。当时,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庄子》的旧注,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旨要。史书中说向秀的《庄子注》能发扬玄学之风,与其他的旧注相比,能够有所创新,对玄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超越。向秀对“逍遥”也有了新的理解,他发现逍遥只需性分自足、得其所待,那么不管是对怎样的人,逍遥都没有差别。而向秀也将这一新的理解融入在了他的《庄子注》中。

向秀迫于无奈入仕,在高官厚禄中寻求“逍遥”,他醉心于庄子之学,注《庄子》,可惜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后来,郭象继承了他的注书,并加以发展。成《庄子注》。后世多将《庄子注》视为郭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