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对社长来说太遥远了,只好拿出小本本给大家解答一下。不过,有话好好说,老人家不宜动怒,砸坏银行的大门是要赔款的,别到头来,二十块钱没有落着,还得倒贴门钱。
老人是1953年存的款,也就是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是解放前发布的,最低是一元最高是五万元,由于当时环境的限制,可能还比不上今天的假币质量好,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发布时,第一套5万元只能换5块钱。
大家一定记得历史课本上车后座绑满纸币去买米的图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确是这样,一人一张5万元的人民币可能会很常见。据社长所知上个世纪50年代,五万块钱可以买两只鸡,或40斤大米,相当于现在的100多元钱。为何现在存款只能换20块钱呢?从1953年到1973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2018年1美元相当于6.4174人民币,这是由于我国实行的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对于美元来说是贬值了,而我国的物价也是不断上涨的,所以造成了今天尴尬的局面,就是钱不值钱。存在银行里的钱也耐不住他的寂寞,经过多次的利率的洗礼,最终磨光了棱角,变成了5块钱。加上65年的利息,共二十多元,银行工作人员凭借多年的数学素养和历史知识算的肯定没有毛病,不过,有没有跟老人说清楚,社长就不知道了。
要问社长怎么看,那张65年前的存款账单应该比利息值钱。
关注我,第一时间知道为什么丁磊养猪还养鸡、刘强东是村长。
如何看待老人64年前银行存了5万,如今变成20多元,老人怒砸银行柜台?
首先此“人民币”非彼人民币,文中的5万元指的是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最大面额达到5万元。
第一套人民币五万元在当时可以购买哪些物品:
根据当时通货膨胀眼中与人民币面额较大的缘故,第一套人民币五万元只能购买2只鸡,或者20公斤大米。算一下也是相当与现在人民币的一百多元。
为什么变成20元?
按照购买力最少也要给100元,但是银行根据1954年的利率,再根据银行应是根据相关的方程式来计算,得出20元数据,事后表示可以给老人支取50元,但是老人未同意。
都说以前的“钱”比较“值钱”,那为什么兑换比例确实差额如此大?
我们常听老人说以前一毛钱可以买某某东西,现在一毛钱掉地下都不会有人捡。确实,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人民币面值变小,质量变高,与第一套人民币相比,就是第一套人民币的1W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1元。
其实老太心理非常明白当时的五万元是怎么样的购买力,但是可能不清楚现在的人民币属于第五套人民币,与第一套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才会出现64年前银行存了5万,如今变成20多元的现象发生。
在看第一套人民币如果不存在银行也是有着收藏价值的,如果当时老太未存入银行也未花出去,那么价值也是相当之高,但是这里的价值指的是收藏价值,而非人民币本身的价值。
上图数据仅供参考。
这是沟通不到位,或者老人家不懂得货币更替换代之间的差异导致的。
人民币发行经历了几个阶段。根据历史变迁,老人64年前在银行里的存款,属于第一套人民币。
这儿先解释一下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陆续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50000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62种),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较严重。
于是,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按照这样的比值换算,老太太存的5万元,也就是相当于在银行存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5元钱。按照银行利率计算,到现在拿到20多元已经不错了,也就是翻了四番。
存款翻四番也是很有耐心的一笔投资。如果是后来又银行收费的小额账户管理费什么的,估计老太太还要给银行找钱。
而老太太怒砸银行柜台,是因为老太太不懂的这货币更换之间的差异,总觉得收益太少,然后生气了。还有一种可能是,银行方面不够耐心,解说的不够清楚,让老太太误会。
后面顺便说一下,在第二套人民币之后,第三套人民币在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陆续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额等值,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第三套人民币一直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
在第三套人民币之后,还有第四套人民币,这是在1987年4月27日—1998年9月22日陆续发行。这套人民币在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增加发行了50元和100元两个券别,这对于适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9月28日以后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提升创新、提高技术含量等,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第五套人民币。
第六套人民币是否会出现,这个需要等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但在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此间举行的会议上透露信息:将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会议认为,在中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您好!谢谢邀请,看了上述案例,我想每个人都会心生气愤,为老奶奶感到不值,甚至怒砸键盘,大骂无良黑心银行,特别是我们总感觉以前小时的钱比现在的钱值多了,但是这些,银行那么多人会都不知道吗?所以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就要对我国的人民币历史进行一个稍微的梳理:
1、解放战争至今,我国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中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起至1953年5月10日止,其中最高的面值为5万元卷;我国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受战争的影响,通货膨胀极其厉害,货币贬值严重,故而面值都较高;就比如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1940年上海的人民拿着几麻袋的钱去买一盒火柴,更近的例子有现在的津巴布韦币,一张面额几万亿的津巴布韦币还不如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所以老婆婆这张5万元存单与我们目前五万元的存单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2、我国的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但由于第一套人民币是受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导致面额较大(最大为50000元),单位价值较低,因此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所有第一套人民币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按法定比率收回。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理解了吧,按照国家的法定兑换率来说,第一套人民币的5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5元钱,后续我国的第三、第四及第五套等人币的面值都与第二套等额,没有在进行比率兑换过,所以老奶奶这张5万元的存单,也相当于现在5元钱,只是受通胀的影响,50年代的5元人民币购买力可以达到目前一两百元左右购买力。
3、我们再说说说银行是如何计算出来这个20几元,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的定额存单是没有在自动转存这个功能的,都是手工记账,所以老奶的5元钱,相当于存了1年定期(1948-1949年)以及70年的活期(1949-2018年),1949年-2015年央行共调整过60次基准利率,我估计银行也是取个最新值进行测算,不可能每年去细算。
所以银行肯定还是坑了老奶奶,因为我国到1998年活期的利率都还有1.44%,如果严格来计算:因此老奶奶的5元,70年的本息合计:5元*(1+252%)*(1+2.88%)的70次方=128元。银行计算出来的20几元系以目前的活期利率0.35%去核算的:5元*(1+252%)*(1+0.35%)的70次方=22.47元
备注:252%是1949年我国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你没看错,高的离谱,存1元,一年的2.52元的利息!2.88%是1985年我国的活期出存款的利率,因为跨越70年,所以我取中间值。
4、但是能说银行有错吗?其实也没错,毕竟银行的账目肯定也要根据实际来,而不能无缘无语直接让你取走;更何况,这笔账要找也得找工商银行,而不是文中的中国银行,为什么呢?因为老奶奶存的是人民银行的存单,而人民银行1984年把储蓄业务拆分出来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所以说要砸也要砸工行的门才对,而不是中国银行。
5、最后想对老奶奶说,时代变迁,您又经历过那个年代,应该也知道这张存单的实际价值,而银行也不可能妥协,所以不要再跑银行了,伤身伤心,反而这张存单具有收藏价值,或许给予收藏的爱好者,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通过以上分析,几个邀请的朋友们,应该对这个事件有所了解了吧!有任何其他疑问欢迎评论留言提问,看到的朋友望点个赞支持,谢谢!
我对这位老人的做法表示理解。试想,64年前存入银行5万元,64年后的今天再取时,存钱不仅一分钱没增,反而大大“宿水”成了20多元,搁谁遇到这事能不着急上火?
但听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觧释,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事出有因。银行做的没错!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老人在64年前也就是1953年存放银行的5万元,在当时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大,价比小,1万元实际相当于后来的1元。我们看过去的老电影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就是那时人买一包烟5万元,用的就是这个钱。还有轰动全国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1亿多元的大案,实际上当时的1亿元只相当于后来第二套人民币的1万元。是货币面额作了调整。
应该说,老人在当时能积攒5万元(就按5元说)存到银行而且一存64年委实不容易,但银行也是按规定办事啊!所以说,这件事,老人和银行都没有错。
银行应向老人耐心细致地解释这中间的政策变化,同时,也可按“特事特办”的精神请示上级,对老人给予适当的补贴。毕竟老人拿钱存入银行是支援国家建设,毕竟这是一桩极其罕见的事例。
银行工作人员解释不到位,通货膨胀导致的5万元只能最多取出20元钱。1953年存5万元,当时汇率换算与现在可不同,当时人民币面额发行较大,第一套人民币面额就是5万元,如果按照现在汇率换算只能是20元。不过,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可以为老人支取50元,不过老人依旧不愿意。
老人从2015年就开始在各大银行讨要说法,民警也是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每次只是上前劝解一番,当问到老人家庭住址时,老人也是拒绝回答,直到记者都离开了,老人还在原地等着。
对于这样的事,真是不好沟通。曾经的5万元变成了50元,再加上各大媒体的报道不全面,很多人都在为老人“打气加油”,以为是银行“黑”了老人的钱,甚至会以讹传讹。
从老人讨钱这件事,可以看出社会舆论,影响力真的很大。打开各大新闻头条网站,标题就是“老人64年前存银行5万元,如今变成了20元,老人家怒砸银行柜台”……事实都被各界舆论给掩盖了。
作为新闻工作者,或者从事网络自媒体人员,不要什么事情一味迎合观众的“视觉”冲击,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反响,只会用“标题党”来博人眼球,或许你可以在媒体道路上能继续走下去,但绝不会长远。
老人向银行讨要64年前的5万元,事情需要工作人员或者银行大堂经理跟老人多谈谈,希望老人的家人可以站出来,想必你们也知道这样做对不对,难道你们让老人不断“骚扰”银行,事情都能解决了,只能会让事态更严重。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1953年是我们国家币值改革年。
1953年前1万元,相当币值改革后的5元。
也即老人存款实际上是5元存了64年。
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也就20元。实际上是个人失误。
对于当年币值改革老人心里明的镜似的。
砸银行柜台,本身就是老人的错,不过银行也会不起诉老人。
老人过去傻,现在更傻,只要鉴定这张银行存单是真的就行。然后把它作为文物拍卖好过去取钱💰
建议老人:
1.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回存单😄
2.把这个存单+故事拍成小视频😄赚一笔养老金(10万起);
3.以5000元起拍卖掉这个存单(目标1万)。这种存单记录了一段历史,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时间是1955年3月才发行,而老奶奶存进去的时间是1953年4月,很显然当时存的是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跟第二套及之后的人民币的兑换比是10000比1,5万换现在的人民币顶多是5元,能拿20元恐怕还是算上利息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通货膨胀厉害,就跟如今的津巴布韦,委内瑞拉一样,端着1亿只能买一包餐巾纸的津巴布韦帀存银行,50年后能换1亿美元出来吗?显然不能。即使50年后津巴布韦国解决了通胀问题,开始“减零”(现在也在努力减零只是都失败了)1亿旧津巴布韦帀对标1元新津巴布韦币,50年前存的1亿旧津巴布韦帀现在就能不按兑换比直接提出1亿新津巴布韦币?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当初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就有些人心存侥幸心理以为存着旧币不换多年后能空手套出等额新币来,要是当初留着不存留到现在且版面较新能在人民币收藏市场卖出可观的价钱了。第一套人民币在收藏市场还是很值钱的。当然现在也不迟,第4第5套人民币现在开始留着不用过个一两百年子孙也许能卖出不少钱呢?
顺便说下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1951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的合法货币。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种;版别共62种。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可见第一套人民币不仅不值钱面额跨度极大种类繁多还非常混乱流通不便各地还出现不能相互交易的情况,中央审时度势开始大力整治统一货币于1955年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
64年前、也就是说、在1953年之前。上网查了一下,并找到几张那个时候的钱的图片。
1953年的钱:一百元、一千元、一万元、就是现在的:一分钱、一角钱、一元钱。(人民币上写法不一样而已)。
老人在1953年前在银行存了5万元钱、实际上是现在的5元钱。
这5元钱存在银行64年、到今天能变成多少元钱、我不知道。但是我仅仅想提醒这位老人、当时他存的5万不是现在的5万、而是5元钱。
补充:刚刚资询了一位老人、他说1953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大家普遍穷、平民百姓根本就没有在银行存钱之说、当时的银行也没有个人储蓄存款这个业务、题主的“老人怒砸银行”是捏造出来的、不是事实。
都是明白人,包括这个老奶奶,明知道那时候的5万元就不值钱,偏偏还要装糊涂,倚老卖老砸玻璃,想蒙几个钱。我就遇到过危房改造老人装糊涂的想蒙钱,明明是2016年危房改造补贴在2017年元月就打到邮政储蓄卡了,5000多元在5月她就取出花了,可她利用贫困户政府给她办过多种银行卡,胡说没给她打过款,并说怀疑村干部挪用,在调查的时候要她把银行卡拿出来,结果她拿出很多银行卡就是不拿邮政储蓄卡,最后告诉她一定要把邮政卡拿出来她才不情愿的拿出来,然后告诉她钱已取出是她自己花了才作罢,怎么说呢?只能叹息现在的人呐,老人也有点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