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拥有五大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一、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和实质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自身是商品,并具有价值。
2.价值尺度的执行
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呢,它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3.对价值规律的启示
用货币单位来标价,实际上提供的是观念性的或想象性的某种信息,他将个别商品形成过程内在的同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表现为商品同它之外存在的货币商品的交换比例。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信息未必是准确的,它既可以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也可以表现比它大或小的量。马克思说“可见,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二、流通手段
1.流通手段的含义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不能使用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其实它发挥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职能。
2.演进(纸币、信用货币)
最初货币采用金属条块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要鉴定其成色和重量,十分不便。铸币由于流通中的磨损,分量减轻,出现不足值的现象,但这种不足值铸币也和足值铸币一样流通。所以在货币流通中就隐藏着一种可能性,可以用其他材料做的记号或者用象征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铸币的职能。这种象征的职能,最突出的是以纸币来代表。
随着商品经济的信用的发展,又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它包括现代的普通银行券,商业期票和银行支票等。
3.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需要有一定的数量。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它由三个因素组成:1待售商品的总量2商品的价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因此流通中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等于货币流通规律所确定的流通中金属货币具有的价值量。这是纸币流通规律。
三、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作为贮藏货币,它成了财富的象征,成了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成了社会权力,正因为它是财富的象征,作为储藏货币,还能成为流通手段的蓄水池。一个国家所需的金银量必须大于执行铸币职能的金银量。这只有靠货币的储藏形式来实现。金银的储藏可调节流通货币量。黄金成为财富后,对黄金的需求绝对的扩大,人们储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无止境的,为此人类就要耗费许劳动时间去采掘,提炼地表储藏量极少而使用价值不高的黄金,还要生产出种种辅币。
四、支付手段
1.含义、演进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者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由于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的发展,就必须积累货币,以便到期偿还债务。随着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发展,作为独立的支付形式的货币贮藏消失了,而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形式的货币贮藏却增加了。
2.作用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等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许多商品生产经营者结成了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如果其中某一个生产经营者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商品生产和经营无法顺利进行,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
五、世界货币
1.含义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当代少数经济实力强大国家的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2.世界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职能有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国外商品;第二,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中公教育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jiaoshi518)微信
回复“招聘备考”下载【教育理论章节练习题+时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