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之心可助己长寿
助人可以建立人际间的良好联系,可以得到乐趣。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需要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助人容易得到知心朋友,有了知心朋友就可倾诉心思。
有人说:“多交一个朋友,就多10年寿命。”这样说也许夸大了朋友的作用,但对每个人如何对待助人交友是有启示的。
隔离和孤独的感情是多数情绪障碍的核心。
如果一个人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困难,特别是帮助在困境中的人度过了难关,就会令人终生难忘,就会得到他人的喜爱、信任与尊重,在自己需要时就会得到他人的支持,自己也会摆脱困扰,得到快乐。
助人可以增强心理上的耐力,可以使心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所以乐于助人的人可以得到最宝贵的财富——健康。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伸出援助之手,会令人产生美好的感觉,对健康及情绪有很大的好处。”这美好的感觉表现的是“心灵美”和高尚的品德。
南京百岁老人方劳深有体会地说:“品德不好的人,动坏脑筋,想坏心思,睡不安心,还能长寿吗?”是的,这话很有道理,事实正是如此。以下三例说明长寿者,热情助人也。
广州有一位百岁老人曾莲,出身富裕家庭,她的处世信条是“好心自有好报”。她热心帮助邻里,善待家中的佣人,并教育晚辈要多做好事。
当她百岁时,那些受过她帮助的人都来看望她,使她感到人世间的温暖。
广东化州市有位百岁老人苏奶奶,虽家境贫寒,但经常助人为乐,把家中并不充裕的粮食送给更贫困的邻居,农忙时她盛情招待帮忙的人,人称她是“用猪肉垫饭底待客的好人”。
湖北有一位寿星汪秀英,因孤寡被送到福利院安度晚年。她年轻时在教会学过助产接生技能,村里一些七八十岁的人都是她接生的。当她120岁时遇到有人难产,那家人深夜把她抬去坐镇指挥,矫正胎位,得以顺利生产。
为此人家跑10里路沿途放鞭炮带礼品前来感谢老寿星。
当地群众称她是个排忧解难的热心人,谁家有喜事都请她坐上席,哪户杀猪宰羊也要送去一碗让她尝尝。
老人享受了助人的乐趣,生活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保持着青春不衰的心境。
热心助人可以延年益寿,这里有深刻的哲理,亚里士多德把这种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称之为“有益于人的自私”。因为助人能给自己带来更快乐、更健康。
有的心理学者竟提出人必须自我牺牲才能得到快乐。
纽约心理治疗中心负责人亨利·林克说:“以我所见,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人必须自我牺牲和自我约束,才能达到自我意识与快乐。”
富兰克林更直截了当:“当你善待他人时,也就是在善待自己。”
这里引出了一个很平凡但很重要的道理:“人活着对社会或他人有用才能快乐。”
美F·奥斯勒提供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现摘抄如下:一位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位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有一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了,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虚弱的妇人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买花。”守墓人叫道。“对,给我儿子。”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守墓人苦笑了一下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无人闻,无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这么想?”
“是的,夫人,请别见怪。我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这会让她受不了的。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
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病好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老人在伤痛时能做些有利于他人的事,会感到存在的价值,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
汶川地震时,有一位88岁的老人李永和失去5位亲人,她顾不上悲伤带领幸存的家人为抢救队员做饭,她说:“我也算是一个志愿者。”
这表现了心灵美,也有利于摆脱悲伤,有益于健康。
长寿并不是有特殊身体、文化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人才能达到的,而是有热心助人的心理特点。
能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不顾自己的得失,他们情绪稳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然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实习编辑:卢美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