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糖护士SPUG助力糖友科学、合理地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

糖护士SPUG助力糖友科学、合理地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

张老爷子今年65岁,患糖尿病有近15年,一直口服降糖药治疗,平常在家不监测血糖,一般来医院检查的时候顺便查一下空腹,医生建议他在家测测血糖,尤其查下餐后血糖,但老爷子认为自己空腹血糖每次都在/L左右,控制得还不错,而且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所以就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

近期老爷子不小心把右脚划伤了,伤口过了几天都没有恢复,而且出现明显的红肿,并发了感染,这才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检查发现老爷子的随机血糖高达/L,糖化血红蛋白达到%,而且他已经有下肢动脉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肾病。

糖友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像张老爷子这样,觉得空腹血糖不错,血糖控制得就不错,根据自我感觉来判断病情好坏的糖友并不少见。

其实有不少糖友对自我血糖监测(SMBG)认识不足或理解错误,SMBG是血糖监测手段,是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不可或缺的驾辕马之一,可以用来反映血糖的即时变化,并指导医生或糖友及时根据血糖的波动,调整治疗方案,更有效地控制好血糖。

同时记录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情况,能给糖友非常直观地展现出上述因素对血糖的影响。

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

糖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毛细血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毛细血管血糖:是通过一次性试纸检测毛细血管全血的即时血糖,也就是我们平时在家监测的指尖血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了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首次将TIR纳入控糖目标,推荐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纳入血糖控制目标,动态血糖监测(CGM)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将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糖友如何制订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

制订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需要根据糖友的病情、年龄、有无并发症、预期寿命、治疗目标等多方面考虑,血糖监测应个性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建议在治疗初期,每3个月检测1次;

达到治疗目标,可以每6个月检测1次;

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推荐2型成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目标:<7%。

毛细血管血糖,即在家测的血糖:

1.根据治疗方案,制订血糖监测频率

对于使用不同种类胰岛素治疗的糖友,建议根据实际胰岛素使用情况制订血糖监测方案:

*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 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如果空腹血糖达标后,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

* 使用餐时胰岛素患者应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2.根据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选择

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一般可分为: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糖友因为病情、年龄、血糖等原因,需要重点监测的血糖并不一样,糖友可以参考下图:

注:血糖监测时间点是指适用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并不代表其他血糖检查不重要或不用监测。

不只要会测,更要会记血糖

糖友对于记血糖并不重视,也没有坚持记录血糖的习惯,觉得血糖还可以就不记、忘记的情况很多,面对记得乱七八糟或零散不规律的,甚至没有血糖数据的情况,医生也不知道如何调整治疗方案,只能根据经验去做。

那么,有一款自动上传血糖,记录数据,并智能生成血糖曲线、血糖数据库、周报、月报的控糖工具吗?

我们已经有成熟的血糖管理工具了。

糖友不妨下载糖护士APP,只要坚持监测血糖就行,糖护士APP可以将检测的血糖数据自动记录、保存到个人账户。

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错记、漏记,而且让血糖数据看起来更直观、更明了。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糖友必须掌握如何制订合理的血糖监测计划,并在此基础上长期坚持,出现血糖异常应及时调整饮食、运动、用药等治疗方案,控制好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