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滋病侵犯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表现,如侵犯口腔、皮肤等部位后,可出现以下症状。
口腔
常见的有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如鹅口疮轻者仅散布白点,严重者白斑成片,向咽喉、消化道和呼吸道蔓延,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舌毛状白斑是发生于舌侧的白色或灰色的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不能擦除。
皮肤
常见的有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等,如带状疱疹皮疹出现前常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倦怠、食欲缺乏等,局部可有灼热,针刺疼痛等症状,皮肤可出现红斑、水疱、簇集成群,互不融合排列。
尖锐湿疣好发部位在皮肤黏膜交界的温暖湿润处,如阴部、肛周、阴茎等,初起为小而柔软的疣状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或菜花样,根部可有蒂,表面湿润,可因潮湿刺激浸渍而破溃、糜烂、出血。
主要是由于HIV感染后,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逐渐引起严重免疫缺陷,进而导致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致病微生物侵袭人体,如白色念珠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等,从而发生一系列症状。
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为传染源。
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均带有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的方式传播。
艾滋病出现口腔疾病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如针对鹅口疮可应用抗白色念珠菌的药物,可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如出现带状疱疹则可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可局部涂抹喷昔洛韦乳膏、酞丁安乳膏,也可以配合口服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同时需要积极治疗艾滋病,遵医嘱使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