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闻联播》视频截图。
主创人员赵湘黔、邓珊珊、叶飞(从左至右)笑谈视频拍摄经过。
有一个叫《宅闻联播》的视频近日走红网络,它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九零后学生自创的节目,从名字到内容都模仿央视《新闻联播》,音乐部分则是完全照搬。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文化,反映了新一代的文化态度。
人们对这种网络文化并不陌生,略有变化的是,此前的网络恶搞,尤其是针对正统文化的解构,基本上被主流价值观负面化。但是,在媒体的报道中,由于其“个性思维活跃”,《宅闻联播》受到学校老师的肯定。
网络上类似的视频有很多,最接近的是去年底胡戈创作的《××小区整点新闻》。胡戈视频的遭遇是被若干网站屏蔽,也没有得到主流媒体的报道。从制作水平来说,胡戈要远远高过这些学生。其间的区别是,胡戈虽然说的是小区生活,但是目的在于挖苦嘲讽;这些学生虽然也在挖苦嘲讽,但是目的在于反映校园生活。
在对某类新闻假大空的描摹和讽刺上,胡戈具有天才的观察、提炼和再现能力。无论是针对大人物而发明的无名氏“×××”,还是将“重要会议”置于当时正在遭遇整顿的上海群租房,以及对于虚假煽情报道的调侃,都令人拍案叫绝。《宅闻联播》在此深度上难以望其项背,或者说根本没有这样的野心,仅仅是取其可乐之处而用之,但是由于它根植于生活,也值得我们从中看到正统文化意象的改变。
对于胡戈及其以上年龄的人来说,央视的《新闻联播》是一个相当有分量的节目,不管这个分量是在哪个意义上说。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节目,而是国家形象的代表。肯定它的人,认为它端庄严肃,字正腔圆,正好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大国风范;反对它的人,认为它呆板无趣,陈旧过时,不符合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中(ghs是什么梗?“ghs”是“搞黄色”的首拼音缩写,作为一个调侃意味的网络用语,经常出现在聊天对话中。)国形象。对于这些人来说,赞扬它是一件正经的事情,批判它更需要很大的勇气。胡戈的做法,虽然是恶搞的形式,但也明显是一种富有勇气的抗议。
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上一代人对于央视新闻改革不改革的争议还没结束,下一代人已经转身过去。在他们心目中,《新闻联播》就是一个节目而已。也许它影响较大,也许它代表某种声音,但是没有人把它神圣化。模仿它是轻松的,嘲笑它也是友好的。《宅闻联播》中,一开始同样对央视新闻中常见的官僚会议报道进行了讽刺,后面也对动辄屏蔽或者删除信息表达了不满,但是它还是比较认真地反映了学生逃课现象、食堂饭菜难吃等具体的问题。那些套用和讽刺,不过是装点而已。甚至这些具体的问题,也并非真的为了探讨或者维权,不过是搞笑而已。
央视的模式化新闻,对于九零后来说,并不沉重,更不会引发愤怒,因为他们并不是它的受害者。从一开始,他们就在多元文化中成长,那只是一个电视频道而已。
逃课、吃饭和搞笑,都是琐碎的生活。胡戈的抗议,本来也可以成为生活的内容,但是因为其宏大和尖锐而难以存活。而日常生活支撑下的琐碎消解,与甚至没有被意识到的反抗,则可能成为变化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