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浅谈,教育技术,语文,优化
浅谈教育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本文简介:浅谈教育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悄然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迅速得以发展。
现代教育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教育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
浅谈教育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本文内容:
浅谈教育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悄然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迅速得以发展。现代教育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教育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就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于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维呼之欲出。多媒体技术下所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如一场甘霖,一缕春风,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教育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曾有人戏言传统的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画面:刻板的教师、被碎尸万段的教材,恹恹欲睡的学生。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听话、说话、阅读、写作能力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字里行间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学生难于理解和运用,导致语文在一部分学生心目中是一门难学的学科。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效率,久而久之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他要求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挖掘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普遍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说,教育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是明显的。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意味的学习情境。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以其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软绵绵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等,但这些文字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很难单纯从阅读中获得亲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如果单凭教师刻意的讲解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可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文中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用投影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并配上轻快的音乐,可以想象,学生在如此美景前更能深切体会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清新美丽,也更有利于他们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使下,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
优美的旋律,唯美的画面,入情地朗读,由衷地赞叹,生机盎然的语文课!
是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实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是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并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在此基础上有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月光曲》一文中对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的那段文字描写,文质兼美,富有诗情画意,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呢?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理解内容;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月光曲》这首曲子,那美妙的音乐生动地再现了文中所描写的“海上生明月”、“彩云追月”、“风起浪涌”等情境,相信很多学生会如同书中的兄妹那样深深地陶醉其中;
然后,让学生领悟课文,赏析感悟;最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读。
相信如此人情入境的教学,学生会情不自禁惊叹语言文字的优美,惊叹《月光曲》的美妙,惊叹遇知音的美好,惊叹音乐家贝多芬的杰出伟大。
无声的语言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听觉与情境相吻合,使情感与认知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理解感悟能力、审美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学生感触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图像、音乐、语言描述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很快进入课文意境。
多媒体极方便、有效地创设情境,加速学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有助于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教学“等灵车”这部分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悲壮场面,如此情境下可以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上佳状态。
再如《再见了,亲人》这一课,一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录像片,展示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实况,接着继续展示中朝并肩作战,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事迹。
那么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分批回国,与日夜战斗在一起的朝鲜人民告别时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
这时停止课件放映,而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从而很好达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
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有益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水的“清、静、绿”,用口头表达很难使学生感知和理解,这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把桂林山水分阶段展示出来,水的“清、静、绿”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一目了然,并由衷发出赞美,而不需要老师在学生茫然时要学生生硬地“赞美”。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帮助我们利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教学难点。
《月光曲》一文中的重、难点是理解《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并了解音乐在怎样变化。学生很难单纯从语言文字中想象和了解其中的变化过程。为此,一教师在教学该课时,适时播出《月光曲》的课件。随着音乐的播出,大屏幕上出现了月光下的大海画面。舒缓优美的旋律中,海面上升起一轮金黄的圆月;随着音乐逐渐变得明快,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最后,音乐越来越强,越来越急,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形象的画面把抽象的音乐化成了具体,学生直观地体验到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自然也了解了乐曲的变化。可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很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材饱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和思想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学生由于受到了认识能力的限制,于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象、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作为老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如人教版的《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可以先播放有关日月潭资料的短片,并告之学生观察的重点: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之后再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性及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总结式地谈谈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及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教学活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再如《火烧云》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变化的描写,让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平时观察到火烧云的机会很少,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因此在对课文内容理解时,思维就受到了局限。
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关火烧云的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过以后,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就灵活了。然后再让他们去学习文中的内容,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维求异性和变通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和想象力的合力,是一个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情趣、文字修养的综合体现。
而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非常形象生动的连续的情景图片或动画,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这时,学生脑海里便会产生动态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学生语感和想象力的培养。
苏教版的《小池塘》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清澈的小池塘。
课文中这样写道:“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鲜红的气球;月亮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条弯弯的小船……”学完之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
倒映在小池塘里就像
。学生苦思冥想,却还是“难开口”。
这时,教师打出课件中制作的一些景物,再配上抒情的音乐:一棵绿色的大树,一座红色的房子……
形象的画面和柔美的乐曲让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大树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一把大伞。”
有的说:“房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座水中城堡。”……
一老师在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有关狐狸和乌鸦的动画:一只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站在树枝上,一只狐狸碰巧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它歪着脑袋,反背着手,在树底下转悠来转悠去。
忽然,它抬起头,竖起大拇指,对着乌鸦张张嘴……
,过了一会儿,只见那乌鸦头一仰,嘴一张,肉从它嘴里掉了下来,正好落在狐狸的嘴里,狐狸得意地摇摇尾巴,叼起肉,一溜烟地跑了。
看着狐狸走了,乌鸦懊恼地低下了头……。通过欣赏动画,学生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描述一下狐狸张嘴说什么?乌鸦嘴里的肉为什么会掉下来?并与课文的具体内容相比较,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现代教育技术博大的容量,丰富的内容,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详尽、全面,同时也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授课,另外也使师生都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这样更有利于教学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既可以活化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又可以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起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可以说,只有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化教学。
好的课件和试题,人人都可以借鉴,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修改。通过浩瀚的网络,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而言之,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这样,就容易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棵正茁壮成长的树,那么多媒体教学就像和风雨露,辅助陪伴小树一起成长茁壮。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致力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努力使新语文课堂这棵树迎风昂首挺立!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2、《教育学》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指导用书编写组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会2007年7月第一版
3、《教育心理学》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指导用书编写组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会2007年7月第一版
4、期刊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下数学多媒体课堂的设计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