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生活习俗
2007-01-12 09:57:12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是不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结得起,离不起:德国法定结婚年龄为16岁,而且男女平等。但有一条:若
未满18岁,必须有家长同意方可结婚。如果家长不同意,则不能结婚。年满18
岁后拥有公民权,自己有权决定,无需征的父母同意,就可登记结婚。
登记时,必须出示有效个人身份证以证明年龄,及未(离)婚证明。一旦登记
就受法律保护。特别是对妇女。若是离婚,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主动提出,一律由男方
承担费用。若是离婚后,女方无工作或是未再婚,男方将一直承担女方的生活费用
。同时自然还得承担子女的费用。若是婚后女方未再工作,不论离婚与否,男方的
退休金及养老金中,法律明文规定有一定比例归女方,即使男方去世,只要女方活
着,就可得到这一部分。除非女方声明放弃。因此德国男子一旦结婚后,对离婚特
别慎重,离不起。因此,现在许多德国人不去登记结婚,但是在一起生活,按中国
的法律叫事实婚姻,但德国无此法律。因而也不受法律保护。
许多德国人信奉基督,因此他们要进行三次结婚仪式。首先,到政府部门领取
结婚证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夫妻。然后去教堂举行婚礼,最后是家里举办婚礼。
领取结婚证时,除个人身份证外,按法律规定还得有证人。证人不得是结婚双
方中任一方的亲属,而且该证人也得在留档文件上签字。故在德国的电影电视剧中
,经常有这样的镜头:父母陪子女去领结婚证
路行人来当证人。发证的政府办事员要按规定询问双方是否自愿结婚等。
第二步就是到教堂。许多人选在周末。开上车来到教堂附近,然后新娘新郎乘
坐双轮马车在教堂附近的街上绕一周才进教堂,由教堂神职人员为其主持。自然新
娘着白色婚纱,新郎穿黑色礼服。完后,乘车回家举行家庭婚礼。车上均挂有白纱
,有时还不时的鸣喇叭,新郎新娘向行人招手。车队招摇过市。
回家后,一进院子,婆婆公公就将早已准备好的碗和碟子等从楼上扔下来,弄
的满地都是。数量很多,来宾们也帮着扔。有些客人来拿的就是碟子盘子等,一并
扔到地上。新娘子就赶紧去拾,扔到垃圾筒里。意思是从今天起,媳妇就进门了,
日后难免有不愉快,摔碗摔碟子。现在就把碗碟子等摔了,日后就不摔了,和睦相
处。当新娘捡的差不多时,新郎也上场了。在院子里早已准备好了一堆垃圾杂物等
,新郎拿铁锨铲,新娘用扫把扫。把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以表明一对新人日后爱
劳动爱整洁。然后双双来到一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地方,低下埋藏有许多硬币。新郎
新娘要用双手把土或沙子挖开,把所有的硬币全都找出来。寓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
使自己富。
几起同事的婚礼,没听说有闹洞房。从第二天起度蜜月,大多外出旅行。回来后择
一日子,在单位请同事们吃点心,喝葡萄酒,及看旅行中拍的照片等。自然了,有
人结婚大家都得凑份子,一般由秘书出面收钱,买礼物,具体操办。
在原联邦德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个人收入,除关系极亲密的人以外,别人是绝不得提出这类问题的,尤其对女性,更得十分注意。在这里,相识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对方底细的是司空见惯的事。另外,别人买到一样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要问价格。遇到别人生病,除伤风感冒或外伤等常见的病外,不要问及病因及病情,否则会招来好窥视别人秘密之嫌。访友时,切不可搞“突然袭击式”的登门拜访,都要事先约定。在他人的办公室或家中,非经邀请或同意,不要自行参观,更不要随意翻动桌上的书籍或室内的物品。
原民主德国居民楼的烟囱都比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种专门从事清扫烟囱的工人。人们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如果有人在和烟囱清扫工擦肩而过时在他身上摸一下,他这一天就会交好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德国人的房子都比较简陋,炉灶、烟道都比较简单,很容易引来火灾,有烟囱工人清扫就会避免这类灾难。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就逐渐演变成了这种吉兆观念,而且烟囱清扫工在众人的心目中也就变成给大家带来幸福的人。(澳际出国留学国际市场部 伊老师)
德国人勤勉矜持,讲究效率,崇尚理性思维,时间观念强。他们不喜欢暮气沉沉、拖拖拉拉、不守纪律和不讲卫生的坏习气。多数德国商人都具有上述性格。在商务活动中,德国商人讲究穿着打扮。一般男士穿深色的三件套西装,打领带,并穿深色的鞋袜。女士穿长过膝盖的套裙或连衣裙,并配以高统袜,化淡妆。不允许女士在商务场合穿低胸、紧身、透明的性感上装和超短裙,也不允许她们佩戴过多的首饰(最多不超过三件)。我们与德国人打交道时,如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则有助于赢得好感和信任。反之,则会被视为待人无礼和不自重。
在公关谈判中,德国商人不仅讲效率,而易急钢芟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