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知识点考查概率较高,大家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灵活进行备考。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接下来一起进行详细学习。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和动作是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本能形式体现出来,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即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内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当客体从视野中消逝时,儿童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它的获得是感知运动阶段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成就,是儿童以后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备考中客体永恒性是单选题常考点,能够结合这一特点判断属于这一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具有“泛灵论”及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身上,它会疼得哭”。也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
本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在备考中大家需要掌握本阶段特点,单选题结合特点能够判断属于前运算阶段,多选题能够识别哪些特点或具体事例表现属于这一阶段,灵活进行备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结合儿童能够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判断属于这一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进行研究举例: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的淡些,爱迪丝的头发比莉莎的黑些,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果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则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难以正确回答。但如果拿来3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娃,分别命名为爱迪丝、苏珊和莉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儿童看过之后,提问者将布娃娃收藏起来,再让儿童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以后,儿童可以不必借助于娃娃的具体形象而轻松答出苏珊的头发黑。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结合认知发展理论的规律总结,在实际教学和备考中需要深入学习,运用到实际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做几道试题进一步的巩固。
1.小明去过几次肯德基,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这说明小明的认知发展水平达到了(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答案】C。解析:小明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说明他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抽象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属于皮亚杰划分儿童认知阶段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
2.小明知道,一个碗里的水倒进杯子里,水没有变少,这说明小明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现象体现学生具备守恒概念,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3.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思维的可逆性 B.具体逻辑推理
C.去自我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3.【答案】D。解析: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即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以上内容是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增强理解,促进大家在试题中灵活运用。
以上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
中公教育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看视频”,查看教招面试说课|试讲高分视频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