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联合国艾滋病联合工作组启动的“姚明发起艾滋病反歧视活动”披露,中国的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经历过较为严重的歧视,甚至被侮辱。
在歧视艾滋病患者的人群中,25%是医疗工作者、35%是政府工作人员和教师,他们再一次给饱受艾滋病困扰的人带来了精神伤害。
此前,中央电视台《新闻1+1》也播出过,艾滋病患者身患其他疾病需要外科手术,却因“身份”遭到多家医院拒绝和推诿的专访节目。
但是,仅在2009年,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之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外科就为6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包括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做了肝癌、结肠癌、肾癌的切除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各种外科手术,居全国医院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手术数量之首,拯救了这些濒临死亡边缘患者的生命。
该中心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拯救艾滋病患者生命的“天堂”?他们是怎么做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进行了现场采访。
伤病折磨患者=拷问医者良心“我们中心是上海市惟一的艾滋病定点医院。在那些来就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许多人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
他们因为遭遇意外事故受伤或因其他疾病需要各种手术治疗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告诉医护人员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担心医护人员疏于自我防护被感染。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反而遭到医护人员的歧视,被‘客气’地赶出医院大门,陷入求医无门的绝境,患了急性阑尾炎因为医院不愿给开刀切除阑尾而病死,患了股骨头坏死因为医院不愿给做股骨头置换手术而双腿不能站立……
看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伤病折磨得如此痛苦,我们作为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受到良心拷问。
我们不能漠视不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张志勇说。
面对重大疑难问题,怎样“管”?该中心的前身是坐落于市区的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那时,在就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如果出现其他危急重症,传染病医院往往请周边综合性医院的专家会诊,并能随时将患者转送到这些医院救治。
但是,现在中心的新址远离市区,即便是自己开车也要走近2个小时,对收治的危急重症病人,请专家会诊以及转送综合性医院救治都很不现实。
而作为复旦大学的附属医院,该中心在向“做大、做强”成为名符其实的一流医院的发展中,也需要具备救治重大伤病的外科能力。
同时,到中心就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常说,“定点医院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有了急重伤病连‘家’里都不给治或不能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为此,该中心领导决策,必须建立一个强大有力的外科,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其他传染病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做手术,得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该中心自建立之初,就为外科发展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并不断进行软件和硬件建设。自2004年至今,中心为外科建设的投入已达2000万至3000万元人民币。
现在,中心外科建有门诊、急诊,还有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在外科手术室,装备有数码超声止血刀、腹腔镜、胆道镜、自体血液回输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尤其是视频咽喉镜、手术防护面罩等设备及标准化的消毒隔离程序,能有效防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此外,由于手术室装备信息系统连接飞利浦三维成像技术彩超、西门子16排螺旋CT、1.5T磁共振、全数字血管造影机、多功能数字式X射线摄片机等,成为上海市首个数字化手术室。
有了“梧桐树”,如何引来“金凤凰”?当中心外科这棵“梧桐树”建设得初具规模时,就迫切需要有得力的人才把它运转起来。
由于传染病患者会患上各种需要手术的其他伤病,所以这里的外科手术是广义的,几乎包括综合性医院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创伤外科等各类外科手术。所以中心外科主任即学科带头人,必须是外科手术的“全才”,能“拿下”各种相关手术。
更重要的是,作为艾滋病定点医院,要给大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手术,外科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丰富的手术防护知识和经验,以避免医护人员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在中国,几乎找不到曾为大量艾滋病患者做过手术的医生。所以中心寻找、引进合格的外科学科带头人如引来“金凤凰”一般不易。
从2004年开始,张志勇作为中心第一责任人就在全国范围内倾心关注外科主任的人选。在2006年,他终于发现并选择了时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的刘保池教授。
张志勇看重刘保池在普通外科、创伤外科、危重病医学等方面广泛而扎实的功底和急救外科学方面的深刻造诣,更看重刘保池在援外医疗队中为大量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丰富经验。
2006年,为了解除刘保池从郑州大学调入该中心的后顾之忧,张志勇先将他的妻子,同样是正高级职称、医院骨干的医学人才调入中心委以重任;随后,将刘保池惟一的女儿安排到上海工作。
此后,张志勇又足足付出了两年多的耐心等待,直至刘保池作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完成了该大学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河南省创伤急救中心的创建,并为医院培养出一个成熟、优秀的急诊外科团队,才在2008年将他调入该中心委以外科主任的重任。
责任心+技术实力=战胜极高风险2008年9月,刘保池“挂帅”带领中心外科团队,使这一年后4个月的手术量相当于前8个月的总和。2009年,中心外科的手术量又较上年翻了一翻。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常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所以在做手术的患者中,近一半是发生了其他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而且他们的这些疾病多数已至中晚期。
为他们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艾滋病合并血友病者,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极高风险和难度。而刘保池却以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带领着他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生命垂危者“峰回路转”平安生活的真实故事。
智慧与勇气,让死神望而却步。在刘保池的办公室里,有张照片吓了记者一跳。一名表情痛苦的患者平躺在病床上,瘦得像骷髅;只有他那条颜色黄黑的右腿肿得比腰还粗,活像烧鸡的大腿。但当记者走进患者病房时,看到却是一个半靠在床头,面色红润、微带笑容的年轻人,只是那条“烧鸡腿”没有了。
“那么多专家会诊,没人敢给他做手术,如果不是遇到刘主任他早就死了”患者的父母说。这名患者今年21岁,因患血友病多次输注凝血Ⅷ因子感染了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自2005年开始,患者的右大腿出现肿胀并逐渐加重,其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诊断为右下肢炎性假瘤。
2007年,患者住进该中心外科。上海市红十字会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希望他能得到手术治疗,而专家们权衡利弊后都建议用保守治疗。但患者在保守治疗中每况愈下。时至2008年,这名患者的右腿肿胀已非常严重且创面每日渗血、渗液,导致他出现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
尽管医院想方设法为他治疗,医疗费用每天1万多元,全年高达490多万元,但仅能维持他的基本生命,因为其右腿巨大的炎性假瘤在继续增大、创面渗出继续增加。此时,已极度消瘦、衰竭的他仅能以平躺或稍偏右侧的姿式卧病在床,稍微动一动都需要看护他的父母帮助。此时,“卧以待毙”的他迫切需要手术拯救生命,但为他会诊的专家都因“手术风险极高”摇头而去。如何化解手术风险,拯救这名患者的生命?使刘保池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备受煎熬。
自从上任,刘保池就凭借自己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在周密思考、精心准备后,多次向医院领导汇报这一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准备手术方案,并耐心细致地向家属做工作,在方方面面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做好了周密方案和准备。
2009年7月28日,在麻醉科、输血检验科、药房等科室的全力配合下,刘保池主刀为这名患者进行右髋关节解脱术。
他用手术刀轻轻切开患者右大腿根部的皮肤,用吸引器边吸边推创面的渗液和皮下组织,显露出每一根细小的血管,准确地结扎或电凝止血;然后,游离出股动脉、股静脉,做双重结扎、切断。因患者的骨质极度松脆,在髋关节囊离断后其股骨颈断裂,使手术难度增加,刘保池加倍细心地从患者髋臼中取出了股骨头……最后手术顺利完成。
半年以后,患者体重增加,全身情况明显好转,与手术前相比判若两人。
在国内外医学史上,这种集艾滋病、血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巨大炎性假瘤于一身,又合并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危重病患者实属罕见,手术风险极高,更无手术治疗报道。
刘保池谈到这一手术的成功时说,“如果拼搏是惟一获得生存的希望时,就需要勇敢一搏的精神”。有人说这是“胆儿大,运气好”。刘保池表示,如果只有这一例手术成功可能是碰运气。
“但仅在2009年,我们外科就为8例发生其他疑难危重病症的艾滋病合并血友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全部成功,用‘运气’就不能解释了。这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疗知识、规范的操作程序。”丰富实践,让人百炼成钢。
人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刘保池向极高难度手术挑战的勇气、信心和技术源自于他敢于、乐于在各种困难环境下坚持医学实践与探索。
刘保池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作为特优生留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肝胆胰外科、创伤外科和危重病医学专业临床工作,还曾到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外科学习。
经过十多年历练,他在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了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手术、危重病监护、急诊病房为一体的急诊科,成为全省急救功能最齐全的急救机构。因此,他还担任了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多次参加指导河南省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例如,郑州大平煤矿瓦斯爆炸、新安县煤矿透水事件、林州市鞭炮厂仓库爆炸、宝丰王庄煤矿爆炸等河南重大灾害事件,他都参加并指导了紧急医疗救援。
刘保池发挥急诊跨学科手术的优势,开展了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救治,应用创造性的手术方法成功救治了大量按常规方法没有生存希望的患者,并获得6项国家专利。而让刘保池得到另一番锤炼的,是他在1997年参加中国援助赞比亚医疗队和2000年赴赞比亚出任中赞友谊医院首席医疗官的经历。他在赞比亚期间,为当地患者做了400多例手术,其中有近100例艾滋病患者。
在简陋的条件下,他开展了多种复杂手术,包括为艾滋病患者做食管癌根治术、切除重达27斤的巨大腹部肿瘤等。
赞比亚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刘保池在医疗援助中的突出事迹,《赞比亚邮报》还在头版并列刊登他与赞比亚总统的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