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为人清正廉洁是根本,学习自古流传下来的廉洁小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做人的道理。那么这些清正廉洁小故事,小编也整理好关于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40篇),推荐给大家学习。
说起包公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包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颂扬包公,因为他在我们心中是一个扶弱济贫,除暴安民,为民除害,清廉洁净的人。
包公曾经是开封府的知府,他在任职期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开封城里一些为官的为了自已的消遗,纷纷在河的边上修筑亭院,在河中筑起道埂坝,将一长长的河截成了自家的小湖,使湖水无法排泄,导致了水灾发生,城里的民房倒塌,面对这帮污吏包公非常奋努。他不顾有权的官员和朋友们的劝阻,毅然严惩不怠。从此湖里的河水重新奔腾了起来,老百姓的生活随之奔腾起来,过得蒸蒸日上的日子,又回到了从前那安居乐业的生活之中去了。
包公为了老百姓不屈权贵,一切秉公办案,对待老百姓如对待朋友和亲戚一样,都一视同仁,“他坚信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是谁犯了法都要受到法律的裁定。
有一次,一个有钱的富家公子犯了法送了一大箱金银财宝给他,他没有收下。他们以为送得少又加了三大箱,包公还是没有收下,他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公子呢?把他关进大牢,只不过是把他教育好而已。这样,对他来说不尝是件好事呢!他们听了包公的话都没有说话了。
还有一次他舅舅打架闹事家中人以为是顶多骂上几句,可包公铁面无私,当众被打了一百大板,他侄儿贪赃也豪不留情,当场问斩。
正是由于包公的铁面无私,坚持正义,坚持公道,坚持清正廉洁,中国的老百姓都叫他为“包青天”他的事迹将永远会留传下去的。
所以我们要向包公一样去做一个清廉洁净的人。
古今中外的廉洁故事很多,中国有很多代表性人物,如周恩来、宋庆龄、包拯、于谦、任长霞等,我选其中一位来说说吧。
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20月没下过一场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在大会上很痛心地说:“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多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表现。
周总理一生清贫,他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急人民之所急,无半点私心。这样大公无私的品质,是我们的好榜样!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妈妈常常教育我,一个人从小要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工作负责。
我家住在学校附近,老师安排我一个特殊的任务:负责关好教室的门窗。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几百个日子里我都坚持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细心检查教室门窗是否关好,保证我们的教室平安无事。我的默默付出,赢得了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敬佩。
在我坚守职责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放学后,同学们开心地回家了,我像往常一样,把窗户关好,把门锁好,然后独自回家。吃过晚饭,我准备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忽然,狂风大作,黑云翻滚,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玻璃窗外,夜色渐浓。
“糟了,学校北向的窗户好像没关。”“怎么办?要是下大雨,会有雨水飘进来,同学们的课桌会淋湿。”
我急得直冒汗,电视也不想看了,立刻往外面跑。正在厨房洗碗的妈妈追出来,问我那么急要去干什么。我边跑边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妈妈吓坏了,不知出了什么事,门也来不及关就跟着我后面追,一路追跑到学校,平时十几分钟的路程,竟用了不到八分钟。保安阿姨开门让我们进去,我一口气跑到三楼,看到教室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不由得拍了自己的脑袋:“看我这记性!”
妈妈急急忙忙追到教室,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扬起的巴掌停在在半空中,转怒为喜:“看把我家闺女吓得这样,早跟我说了,就不用跑这趟了。我就知道我闺女做事靠得住。”
我不好意思,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让您担心啦。”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是好的。希望今天的担心让你记住,承担责任也要讲究方法,特别重要的事情在心里强调三次,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笑话了。”
我记住了妈妈的话。作为班长,责任在我心中的分量太多,太重,我一定要担起这个责任,决不能让老师、同学失去对我的信任。
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有责任、勇担当,做一个廉洁的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了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
不久前,我读到一个公孙仪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之门外。他的弟子们劝们说:“你既然喜欢吃鱼,就该收下人们送来的鱼,为什么不接受呢?”公孙仪深刻地分析到:“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肯接受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到时候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是徇私枉法。徇私枉法,就难免被罢官。如果我的相国职务没有了,这些人也一定不会再给我送鱼了。到那时我又没薪俸自己买鱼,还能再吃到鱼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现在的社会。当今社会上,有的人当了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也拉上了官位;有的人当了官,不断贪污人民的财产;有的人当了官,假公济私、只收礼不办事。这些人的行为是多么可耻啊。
当然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像公孙仪那样,乃“出淤泥而不染”的为政清廉者。他们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人格。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严于律己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品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清正廉洁”永远驻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做个诚实、正直的学生吧。
住在尼斯德堡的'一位老人曾说过:“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震撼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样则是我们心灵的准则。”
然而廉洁,是一个怎样的心灵呢?
是像陶渊明一样吗?满腹经纶,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入山后自耕自食,自得其乐,为后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之风。
是像于谦一样吗?在六十寿宴那年,一一回绝了众人送来的厚礼,不外乎皇上送来的那只玉猫金座钟。
……
姨父在老家是一高官,掌握着许多事情和一切权利,所以来找他帮忙的人也就络绎不绝。有的请他吃饭,有的送礼,但是常常,姨夫都不为所动,并且很快地一口回绝了,对方总是十分尴尬。
记得我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去表哥家玩耍,那天是周末,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花朵的清香弥漫在微微有些湿润的空气里。我和表哥在房间里玩家家酒,正尽兴时,突然听到房门外,有“叮咚叮咚”的门铃声,我好奇地打开房门,从门缝里偷偷看着外面。
进门的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的伯伯,不是很高,有些胖,身体看起来像是被充了气一样。他面带微笑地边向姨夫问好,边提着大包的东西走进屋里来。
姨父望了望那伯伯手中大大的袋子,指着它问道:“这是?”那伯伯笑着把那袋子拿起来,“就是那个,小刘啊,你看我们都一起同事这么多年了是吧……”那伯伯的话还没说完,姨父就猜出他将要说出的下文,眉毛立刻拧成了一块儿,摇摇头便一口回绝了他,跟那伯伯说,不管是什么事情,他都希望是清清白白的。
最后,几分钟的沉默,那位伯伯勉强地挤出一点笑容,放下手中的东西准备告辞。姨父叫住他,说把东西拿回去吧,伯伯摆摆手笑着就走出门了。
当时年幼的我,在房间里看得十分不解。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姨父的清廉,我深深佩服,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保持着他的廉洁,平凡的他,却有不平凡的举动。
我们不能让心灵受到任何的污染,所以,请固守你的廉洁!固守你的品格吧!因为它们,是你生命的底线。
先忧后乐切切情,造福人民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