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通过发射超声波到人体内,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以明暗程度来表示组织情况,不同部位的正常图像有所差异。
B超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检测囊性器官的大小、形态及某些功能状态;鉴定脏器内占位性病灶的物理特性,部分可鉴别良恶性;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并对积液量作出初步估计,以及引导穿刺、活检或引流管植入,进行辅助诊断或某些治疗。
不同部位的B超检查,声像图不同。具体如下:
肝脾正常声像图:
正常肝切面轮廓光滑而规则,呈细线状强回声。下缘角锐利,左叶与右叶下缘分别小于45°及75°。肝上界多位于第6肋间,平静呼吸时剑突下长度不超过5cm,右缘多不超过肋缘。经腹主动脉长轴切面测量肝左叶,其前后径小于6cm,上下径小于8cm,两者之和不超过15cm。肝脏右叶上下径不超过13cm。肝实质回声由大小相似、辉度相近、分布均匀的细小光点组成。肝内显示的管道结构主要是门静脉及肝静脉,前者管壁较厚,回声较强,越近第一肝门越粗,其主干内径不大于1.4cm;后者管壁薄,回声弱,汇流至下腔静脉。沿左侧第8-11肋间或左腋后线扫查,可探及略呈新月形之脾脏切面图像。判断其大小可采用径线或面积测量法,其长径小于10-11cm,厚径小于4cm,以后径测量较有意义。脾包膜光滑整齐,实质呈均匀一致的点状回声,回声强度略低于肝,与脾门处可见脾静脉断面。
正常胆囊切面呈椭圆形或茄形,囊壁为轮廓清晰的光环,光滑自然,厚度不超过0.2cm。囊内为无回声区。超声测量长度不超过9cm,前后径不超过3cm。胆总管声像图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门静脉前方,显示率达95%以上;下段因肠道气体回声干扰,显示率仅50%-75%。胆总管内径小于0.6-0.8cm。正常肝内胆管内径多为并行门静脉内径的1/3左右,一般不易显示。
超声检查时以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脾静脉等胰周大血管作为识别胰腺的主要标志。胰腺边界光滑而整齐,有时与周围组织间界限不甚清晰。胰头、体、尾前后径的超声测径分别为3cm、2cm及2cm。胰腺实质呈细密的光点回声,多较肝实质回声略强。胰腺中部可见胰主导管通过,其内径一般小于0.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