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港片里的黑社会,“大圈帮”震撼省港四十年

港片里的黑社会,“大圈帮”震撼省港四十年

在香港黑帮电影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社团名称,如洪兴、东星、三联帮、和联胜等等,这些社团多数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所映射。

除了本土社团,港片也经常提及一些外来犯罪势力,如台湾帮、越青、大圈。其中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当属威震省港的大圈帮。

与新义安、14k等不同,“大圈帮”并非一个统一的帮会组织,而是泛指 从大陆偷渡到港澳台从事黑社会犯罪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大圈”这个名词之所以被广泛使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此类亡命之徒,和港台地区其他大陆人组成的传统老旧帮会区分开来。

大圈仔多为内地难民出身,曾经在家乡受穷挨饿,偷渡到香港谋求富贵,自认烂命一条、无所牵挂,往往视财如命、目无王法。

正因如此,大圈帮往往比本港黑帮势力更加好勇斗狠,其强悍作风为黑白两道所忌惮,所以大圈与本港往往呈现水火不容之势。

“大圈”一词,其命名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在上世纪的大规模偷渡潮中,大陆偷渡者 利用轮胎等圆形漂浮物漂河入境 ,故将这些偷渡者称为大圈仔。

另一种说法则是,在70年代的中国地图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以三个圆圈相套的大圈来表示,而当时偷渡到香港的主要以广州人居多,所以称为大圈仔。

这些来源说法现已无从考究,但客观的事实是,经过港台众多影视作品的影响,作为大陆跨境犯罪势力的代名词,大圈仔已然深入人心。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省港旗兵》认识大圈仔的,然而1974年吴思远导演的《七百万元大劫案》,才是讲述“大圈仔抢劫”故事的始作俑者。

吴思远根据真实案件中一名成员的亲身口述,以写实手法拍摄这宗开埠以来空前震撼的劫案,案发经过、人物、地点和计划都展露在银幕。

十年之后的1984年,“电影狂人”麦当雄与嘉禾大佬洪金宝、“影坛怪杰”岑建勋,及金牌编剧陈欣健强强联合,打造出那部石破天惊、震撼影坛的《省港旗兵》。

《省港旗兵》一片由林威、江龙、陈敬、李英杰、黄健、蓝湘森主演。 而除林威之外,其余清一色都是非职业演员, 而江龙更是当时一个落没社团的龙头坐馆。

当时,麦当雄偷赴广州拍摄实景,从三百多个大圈仔中挑选出六人,编导小组根据六人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作派,花费数月时间调整剧本,力争做到人人演自己。

麦当雄在该片中,充分展示其叙事魅力,由一个小小的原点不断滚动,接踵而至的意外,将剧情引入一个又一个漩涡,最后将大圈连同他们的发财梦一起毁灭。

《省港旗兵》后,麦当雄退居出品、监制之位,将导筒交与旗下的麦当杰、黎大炜、霍耀良、潘文杰等得力干将。虽然不在导演之位,但麦氏电影相当一段时间的主角都是大圈帮。

《省港旗兵2兵分两路》,讲述了一个“以圈制圈”的故事。徐锦江、林国斌、袁日初饰演的卧底大圈,为了获得香港永久居住权与警方合作,对抗陈德光、李英杰饰演的大圈劫匪。

《省港旗兵3逃出香港》,讲述了一个来到香港、又逃出香港的大圈故事。刘德华、莫少聪饰演的大圈,由内地偷渡至香港,疲于底层社会的残酷环境,憧憬着逃出这片人间地狱。

至于《地下通道》,笔者年事已大、记性不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同为麦当雄出品的喜剧《公子多情》,则讲述了周润发、曾志伟、成奎安饰演的三个大圈仔偷渡来港后的奇遇记。

《省港旗兵》对香港犯罪电影影响巨大。除了麦家班自己回收利用IP外,香港影坛亦对其进行了长时间乐此不疲的跟风、致敬和戏谑。

经过《省港双龙》、《省港风云》、《省港大追击》、《省港一号通缉犯》等诸多跟风炒作 , “省港”一词已然成了“大圈”的新名号。

不止犯罪片喜爱标榜“大圈”,许多喜剧片亦不忘食大圈旧菜、炒省港老饭,其中代表作品有《与龙共舞》、《国产凌凌漆》、《赌神2》等。

上述皆为影视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最出名的大圈仔当属“世纪悍匪”叶继欢。 叶继欢17岁从大陆偷渡来港、打工赚钱,希望改善家人生活。

由于学历只有小学,叶继欢只能从事各种下层工作。身在异乡,乡音未改,经常被人嘲讽排挤,每份工作都很难做久,最后更是误入歧途。

1993年,叶继欢打劫旺角弥敦道金铺,在繁华的弥敦道街头,镇定举起AK-47步枪亲自把风,这一场面被新闻曝光出来,令他出尽风头。

1997年香港回归,2003年合拍片产生。 由于本土市场和台湾市场的萎缩,港产片不得不顾忌内地市场,眼光由歧视偏见转变为迎合奉承。 如今的香港电影,纯正黑帮题材本已不多,而涉及到“大圈仔”和“省港旗兵”这种有损大陆人形象的更是少之又少、极其罕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