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养护,国家也需要嘛
这次停电限电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国家电网有被击穿的风险,你看吉林电网都说没电了,准备限制民电,你就知道国家有难处了。
遇到困难不要总是第一时间抱怨,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想好以后怎么办远比为什么会这样重要。
第一,大原因就是印尼的动力煤涨价。
第二,国家双减号召
第三,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第四,新能源烂泥扶不上墙
第五,东北之前和华北的输电协议
第六,东北产业结构因素
第七,领导和政策执行相关
第八,其他国家的因素
第九,中国想做最好的中国
具体这次停电,可以简简单单的分为江苏浙江限电和东北限电,首先,东北之所以限电,道理很简单,电不够了。电不够了怎么办,电力企业增产嘛,电力分为火电和新能源。这时候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因素开始影响。增加发电需要煤炭,新能源一方面占比低,第二方面新能源都是长工出慢活的东西,每个五年十年根本看不出效果,第三方面当地领导们还在执行之前的双减政策。
煤炭发电的话,又分内煤和外媒,中国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东北大型煤矿也是数不胜数,中国煤炭储量不黑不吹,世界第三。但是因为第二双减因素,之前很多中小型煤炭都被查封闭矿,大型也搞了个减产目标,毕竟领导响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只能煤炭进口了,澳大利亚的煤炭指望不上,就只能印尼动力煤走起,甚至都开始采购美帝的煤炭了,供需产生的变化,价格迅速就上来了。原来印尼动力煤从600涨到1300,其中中美贸易战和美元大放水又放大煤炭这样的原材料大幅度涨价。
知道了东北电力不够的原因,那么东北限民电。从几年前的跨省输电说起,东北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直都是电力输出省份,而华北则是电力消耗大户,其中的山东省更是2021全国电力消耗第一,那么东北就把多余的卖给山东,原本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东北得道了收入,而且当时价格是比较高的收购价,华北缓解了用电,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当时签协定的时候,肯定想不到电价有一天会亏本,从我国嘛之前实行电价改革都是只减不增的就能看出来国家也没想到有一天发电会亏本。那么问题又来了,东北的电是要继续亏本卖给华北还是留着自己用,省省关系就像国国关系。结果来看这次东北选择了先还外债优先,自己亏本的策略
但是东北的产业结构大家都懂的,民企已经残存无几,经济也是黯淡无光,人口外逃严重。留下的都是军企和大型国企,这些单位的电政府也不敢随便停。东北很喜欢称自己为共和国长子(让人想到神之长子),这个真的很符合,翻开历史书,新中国第一辆卡车,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等等都是诞生在东北。出于历史原因,新中国前期重工业基本全在东北,东北也像全国输送着自己的产品,就像一位大哥哥和母亲一起养育自己的弟弟妹妹,他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他是最可靠的,就是当时东北的写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东北早就不是那个东北了,2004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拯救东北老工业,从最早大张旗鼓的宣传振兴到现在偃旗息鼓一点声音没有,东北已经错过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长子已经不行了,看着珠三角和长三角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守在家庭的角落里面,家里已经没有他开口的声音。
今年全世界还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之中,德尔塔卷土重来,疫情的铁蹄似乎势不可挡。但是我们国家除外,中国人民和政府一起很早就走出了困难。就像叶圣陶先生写的《多收了三五斗》描述的,丰收就谷贱,谷贱就伤农。
东北当地政府之前没疫情搞双减其实还行,疫情阶段停了,现在为了指标有开始搞,但是只能限制民电,毕竟我们国家最好说话的就是百姓,苦一苦百姓。现在政府也不知道是执行政府之前的命令搞减排还是为了民生搞增加火电,电价这玩意不是不能加,只是大家于公于私都不想加。地方政府现在也很混乱,为了乌纱帽肯定只能搞减排,私自增产这个责任没人敢当,所以嘛老办法,就是稍微扩大一下政策,政策说限电,我直接限民电,然后到中央一顿连哭带抱怨,等中央开口松动之前的政策。类似之前河北清洁煤政策,乡镇明明知道很多人家里没条件搞这个,然后还是硬推,一个村死十几个人,中央一看不是时候,就政策松绑。
中国想做最好的中国,世界最好的中国,碳中和之前就承诺了,只能硬着头皮搞下去,为了产业转型,火电必须停,能源方面走新能源,产业走高端制造2025,现在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东北民怨沸腾,沿海企业的不理解,电力企业的巨大额度亏损,地方政府巧妙执行。目标挺到的小道消息是恢复中小煤炭开采和个别地区提升电价。
不过下次停电先通知一下不过分吧,让老百姓中午烧好晚饭,回家吃一口温饭这个要求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