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64卦,针对64卦,孔子提出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的结论。不知死,焉知生。未知生,焉知死。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为什么要生清净心?因为清净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是《金刚金》中最关键的,不但六尘、六根、六识这些不应该住,任何念头都不应该住,没有一丝毫的起心动念,这才能生清净心,无论你住的是什么心,甚至是佛法,都是污染的心,都不是清净心。
为什么要生清净心?因为清净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这个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得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因为旁观者事不关己,他执着就少一些;事关当局者的切身利益,他的执着挂碍就多一些,迷惑也就多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当局者就需要请旁观者指点一下。所以我们只要明白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人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向死而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不知死,焉知生。有一种活法,叫向死而生。不看破死亡这回事,怎么把生活看得通透。陷入肤浅的文字以及生活的表象,你的人生永远不会大彻大悟。没有反思的人生,谈不上有意义的人生。《道德经》后边有四个字“出生入死”,人一出生就直奔死亡而去,即向死而生。回眸中国古人对死亡的不同的认识,会让我们有更多的生命思考。
儒家眼里的生死:道义超越生死。未知生,焉知死。与生命相比,还有更为重要的事,即“德”与“仁”。道家眼里的生死:生死顺乎天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生死气化,顺应自然,不可强求。佛教眼里的生死:生死轮回,觉悟成佛。佛教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主张“形尽神不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人终有一死,无论富足或是贫穷,我们都将走向这个终点。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的态度来面对死亡。让我们看看庄子与阮籍面对亲人故去时的那些舍与不舍。面对亲人的离去,庄子鼓盆而歌:看透了生死,妻子驾鹤西游,庄子先哭后笑,超脱淡然,选择了美好祝福。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