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

2015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国家政策。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2、建设模式。

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

它们是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高效农业型等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每种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农业部将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100万,着力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体系。另外,还将重点打造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三、河北省的建设模式。

河北省的建设模式。按照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硬件建设任务主要包括重点抓好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安排部署的“15件事”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四改一建”(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建设乡村少年宫)取得新进展;软件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三个建”,即建好家风好家训,创五好文明家庭;建农村志愿者组织,扬奉献友爱新风;建乡规民约,促移风易俗。具体建设内容标准如下:

(一)环境整治

1.四清及净化。按要求完成“四清”及净化任务,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村内大街小巷整洁通畅,屋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

2.村庄绿化。实现房前屋后、村里村外、道旁河边绿化,村中有绿地,村外有环村林带。

3.亮化。线杆、路灯亮化设施齐全,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

4.美化和标语广告整治。完成农村文化墙建设、临街建筑立面整治和文化广场建设,外墙面无商业广告和标语。

5.村庄标识。村庄入口处设立石雕、门楼等村庄标识,体现村庄建筑和文化特色;村内路牌、门牌、设施标牌设置标准规范,符合国家标准。

6.垃圾处理。建立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70%。

7.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配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

(二)民居改造

1.村庄规划。符合本村实际,专项内容齐全,充分体现田园风光,一村一景,规划水平较高并得到实施。

2.民居节能改造。民居具有浓厚燕赵特色,美观大方、安全实用、冬暖夏凉,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融为一体,60%以上的户完成民居节能改造。

3.危房改造。按住建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4.文化传承。村内古塔、古庙宇、古戏台、古祠堂、古民居及牌坊等古建筑得到精心保护修缮,修旧如旧,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基础设施配套

1.道路硬化。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100%,巷道硬化基本完成并体现乡村特色,设计造型多样,村内路网布局合理。

2.饮水安全。村民饮用水水质、水量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农户自来水入户率平原地区达到100%,山区达到80%以上。

3.安全稳定用电。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治理电网隐患,提升供电能力,保障农村居民用电需求。

4.厕所改建。推进农村旱厕改造,推广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等卫生户厕,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户改厕率达到100%。

5.厨房改造。使用先进炉具、灶具,减少污染物排放,厨房墙、地铺贴瓷砖,上下水设施齐全,环境整洁,方便实用。

6.新能源利用及秸秆处理。农户使用天然气、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制作生物碳代替燃煤使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新能源技术及产品设施入户率达到70%。

(四)公共服务提升

1.村民中心建设。有统一制式村民中心标牌,有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医疗服务、购物超市、文化娱乐、信息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或综合性服务平台,规章制度健全。

2.互助幸福院。按标准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配套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健全。

3.村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已建成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村史馆(室)、农家书屋、农村体育活动等场所和设施,能够经常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4.乡村少年宫。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能够常年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农村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学艺学技搭建平台。

(五)生态环境建设

1.土地整治。实施村庄土地综合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2.村庄公墓建设。推进农村骨灰堂建设和生态型公益公墓改造,在公墓旁种植果树和花草,节约耕地,移风易俗。

3.污染治理。集中治理村内污染企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村庄田园(养殖区)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农村生产环境全面改善。

(六)长效机制建设

1.环境整洁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庄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按规定配备村庄卫生保洁人员,有专项经费保障,能够保持工作正常运转。

2.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围绕发挥已建项目作用,加强项目有效管护、使用,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常运行管护机制。

3.其它机制建设。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建立,村规民约及其它村务管理制度健全。

(七)产业支撑

1.“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特别是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初具规模,村庄发展产业支撑能力强。

2.家庭手工业。选准适宜本村的传统特色手工业行业和产品,大力发展传统特色家庭手工业,增加农民收入。

(八)村风民风建设

1.注重乡规民约建设。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机构,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无黄赌毒等不良现象。

2.注重建立农村志愿者组织。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亲帮亲、邻帮邻,互助互爱、守望相助,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3.注重建好家风家训。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与“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相结合,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弘扬文明新风。

4.注重以文化人。运用农村《功德榜》、《功德录》、文化墙等载体,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弘扬乡贤文化,广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石家庄已建成的美丽乡村名单。

近日,在全市农村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动员大会上,藁城区大同村、东里村、中照村、王家庄村;晋州市常营村、秘家庄村、小尚村;新乐市东安家庄村、二里半村;鹿泉区新庄头村、段庄村、邓村、永乐村等等43个村庄被授予“石家庄市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并给予每村财政奖补资金22万元,用于本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项目的提档升级;对获得2014年度省美丽乡村的鹿泉、元氏、藁城、栾城、晋州等10个县(市)区提升办各奖励5万元,用于推动工作开展。

具体名单如下:2014年度石家庄市美丽乡村名单(共43个)

1.藁城区(4):大同村、东里村、中照村、王家庄村

2.晋州市(3):常营村、秘家庄村、小尚村

3.新乐市(2):东安家庄村、二里半村

4.鹿泉区(4):新庄头村、段庄村、邓村、永乐村

5.正定县(3):西安丰村、丰隆疃村、岸下村

6.栾城区(3):夏凉村、南屯村、八里庄村

7.井陉县(2):小作村、北良都村

8.无极县(3):马古庄村、袁流村、南朱村

9.深泽县(3):西焦庄村、南卓头村、西小封村

10.行唐县(1):上碑东街村

11.灵寿县(1):南寨村

12.平山县(1):东柏坡村

13.赵县(2):南正村、傅家庄村

14.元氏县(2):王家庄村、新阳村

15.高邑县(2):东邱村、东塔影村

16.赞皇县(3):永丰村、北清河村、南竹村

17.矿区(1):赵家店村

18.新华区(1):西营村

19.高新区(1):韩通村

20.循环化工园区(1):徐村

河北省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正在实施的主要以城建为主。提升农村硬件建设水平。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和业务。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方面。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方面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但到位的资金不足以推动乡村旅游建设,主要靠各村镇自己协调解决。作为第三方公司我们目前有两种方法参与经村委会同意合资管理或者独资承包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