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惧症的表现
二、恐惧症的病因
三、恐惧症的治疗
1、恐惧症的表现
恐惧症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一般很容易发现,有些人对于密密麻麻的图案都觉得毛骨悚然,有些对于黑暗的环境感到害怕,容易是在电梯的轿厢里,容易出现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心理恐惧而导致的。
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
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于是极力避免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2、什么是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着的植物神经症状。
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3、恐惧症的相关分类
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
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
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
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单一恐惧症,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精神因素:成都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
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
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生理因素:有人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惊醒水平增高,这种人很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
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
但这种生理状态与恐惧症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通常情况,患者本人是明知这些观念和思想是不合理的,也明知与自己的人格不相容,但无论怎么努力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却还是不能摆脱。患者的痛苦也因此而生。
恐惧症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没有最后明确,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认识是和患者在患病前的自身素质有关联。
多数恐惧症患者在患病前是那种谨慎持重、勤恳塌实、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人,他们刻板固执、墨守成规,而且缺乏自信,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平时生活也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相对来说,他们心胸狭窄、做事敏感。
恐惧症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家属的配合。
即使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医生采取的也大多是行为治疗辅助心理治疗,如要求家庭成员随时提示和控制患者的强迫行为,随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思维取向,使其不能有机会重复思维,等等。
恐惧症在临床分为两大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像李先生就属于前者,他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想自己当初的问题,还不停地使自己处于禁锢在一个事件思索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