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王学浩是江苏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卫生界院士,曾冒坐牢风险开展活体肝移植,开创中国大陆活体肝移植的历史。
名家介绍
王学浩,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江苏省肝移植中心主任,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移植免疫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擅长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肝癌的外科手术和现代综合治疗等。
名家语录
只要看准方向,就要承担风险、勇于进取,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20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当年院士增选结果,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学浩教授榜上有名。
“他是我们江苏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卫生界院士!”医院领导骄傲地表示。
可问起荣誉加身的感受,王学浩只是平淡而幽默地说:“我很高兴、激动,其余的你们自己发挥。”
许多人认为,扛起中国活体肝移植头块牌子的王学浩教授应该“霸气”得让人敬而生畏。
然而当你和他身处一处,感受到的却只有一位普通医者的朴素、平和及从容;而他跋涉前行、攀登险峰的精神和斗志,却又令人折服。
冒着坐牢风险,开展活体肝移植
出生在江苏盐城建湖县的王学浩,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学习却非常刻苦。
上世纪60年代初,王学浩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回忆起奋斗之路,王学浩永远忘不了那段最困难的岁月:“我们是冒着坐牢的可能,在做活体肝移植研究。”
肝移植,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国际上便开始兴起相关研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的一些医院也纷纷投入这一领域。
1983年到1985年,王学浩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医院世界肝移植中心,师从世界“肝移植之父”斯达泽教授,研修肝移植及肝脏外科,回国后成立肝脏专业小组。
然而,全球性的供肝来源匮乏,极大限制了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1989年,巴西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活体换肝”,也就是从病人活着的亲属身上切下一部分肝脏,移植给患者。
随后,日本也成功开展了活体肝移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