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兵变后,大唐天子的威严完全扫地,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应对地方的藩镇割据更显得无心无力。唐德宗成为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从此不再信任宰相,对将领猜忌,更为重用宦官。
自从安史乱后,朝廷封赏大批安史降将和平叛功臣为节度使,各自拥兵割据,不听中央号令,史称“藩镇”。唐德宗继位后,决心削平藩镇。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维岳要求继承(当时的藩镇大多数都是父子兄弟相继承,朝廷无可奈何),被唐德宗拒绝。于是李维岳联合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镇起兵谋反。
(元和方镇图,大概体会一下。淄青在山东,山南东道在湖北、重庆一带)
淄青正对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大军,很快被围;山南东道孤悬,也被朝廷平定;李维岳被部下王武俊杀死投降。不到一年,四镇只剩下了淄青、魏博两镇。
但是唐德宗对成德所属八州一分为三,导致白跑空趟的幽州留后朱滔和意图完全继承成德的王武俊不满,于是二人勾结淄青、成德反水,四人分别称王。次年秋,南线主力李希烈又造反,自称兴王(后称楚帝)。
唐德宗发泾原军东征,但是因为赏赐菲薄,泾原军造反,唐德宗出逃。泾原军群龙无首,于是拥立了“恩养”在京的检校太尉朱泚(朱泚当初是幽州节度使,但是为了表示忠诚,亲自入朝,将军务交给朱滔,而朱滔反手清洗了朱泚的亲信,使他想回幽州也回不去)为秦帝。一时间中华大地上除了一个大唐皇帝,还有四个王、两个皇帝,可谓热闹非凡。这就是所谓的“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只能致力于收复长安,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不复有经略河北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泾原兵变发生在唐德宗时期,是士兵针对唐统治者的一次哗变,唐朝士兵哗变次数很多,在府兵制崩溃之际,募兵制登上政治舞台,它一改士兵以前一边务农一边打仗的做法,利用金钱招募士兵,使得士兵地位上升,解除了与将帅之间的人身束缚,同时使得士兵阶层产生了一股重利的风潮。
通常情况下,节度使掌握财政大权,也是士兵哗变的对象,这都是在内部进行的哗变,然而,唐德宗时,为了援救襄阳,便派遣泾原的士兵前去救援,这种做法就相当于以节度使对付节度使,但是,唐朝廷太不了解士兵的现状了。
唐朝廷命令地方官员犒兵,结果地方官员只给了粗茶淡饭,引起士兵不满,最终攻打皇宫,抢走了无数金银珠宝,唐德宗不得不带着嫡系子孙出逃,匆忙中有七十多位宗族子弟被留下,后来全都被杀害,后来的唐宪宗跟随着祖父逃走,避过一难,年幼的他目睹的这一幕让他坚定了日后削藩的决心。
后来,唐德宗不得不赏赐给士兵美人两匹布帛,然而,这更加引起了士兵的不满,认为朝廷并非真的体恤士兵,而是在逼迫之下拿出的一种姿态。于是在有心人的煽动下,这些士兵攻打唐德宗逃到的奉天,可惜久攻不下。
泾原兵变后,给唐德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当初在泾原兵变中,是宦官保护着唐德宗一起逃跑,因此原本对宦官十分警惕的德宗又开始重用宦官。唐德宗虽然作为唐中央政府的最高权威,但是唐中央已经丧失了号召力,藩镇林立,德宗出于想要平定这种局面,加强皇权,恢复统一的考虑,才调泾原的兵马过来,因为安抚不当才惹出了兵变,德宗本人也成了第三位狼狈逃跑的皇帝。自德宗之后,宦官之祸日益严重,最终唐朝在宦官、党争、藩镇的种种灾难中灭亡了。
战争点评
泾原兵变原为士卒因不给赏赐而发动的反抗斗争,后被野心家朱泚利用。李晟善于组织和扩大兵力,团结内部,激励士卒,正确选定主攻方向,采用灵活战术,乘势连续进击。迅速平定了朱泚叛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泾原兵变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兵变,那泾原兵变背景是什么呢?
唐朝中期泾原的士兵受诏去援救襄阳,途径长安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士兵们饥寒交困,迫切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赐来度过严寒,结果朝廷什么都没给,士兵什么都没有得到就被迫离开。士兵后来又到了浐水,皇帝下令地方官员犒赏士兵,而地方官员阴奉阳违,只给了士兵很少的粗茶淡饭,就要打发士兵走,引起士兵强烈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兵变,泾原士兵攻入皇宫后大肆掠夺宫中的粮食和金银财宝。泾原兵变本质上是士兵对朝廷的不满,被野心家利用而发生的一场兵变,这也是泾原兵变背景。
兵变发生后唐德宗带众人狼狈的逃跑,从咸阳城一直逃窜到奉天才停下休整,叛乱的士兵攻下咸阳之后紧追逃窜的唐德宗到奉天。叛军攻打奉天一个多月没有成功,于是退回咸阳城防守。天子颜面扫地,在此期间唐德宗听信宰相的谗言,疏远李怀光,后来迫于叛军的威胁,唐德宗不得不再次重用李怀光。泾原兵变其实是中央集权被削弱的结果,唐德宗是历史上第三个逃离帝都的皇帝,正因为这件事的发生,唐德宗疏远了宰相,由最初警惕宦官到再次重用宦臣,最后导致宦官崛起,这件事情在史上被称为奉天之难。以上便是泾原兵变背景的主要内容了。
泾原兵变起因
泾原兵变起因是泾原士兵俸诏去救援襄阳城,在途径长安城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士兵们饥寒交困,希望皇帝可以赏赐他们,从而度过饥寒交困的日子,可是皇帝什么都没赏赐,就让士兵们离开。
当士兵们到了浐水,唐德宗下令让地方官员犒赏部队,但是地方上却阴奉阳违,只是赏赐士兵很少的粗茶淡饭就要打发士兵离开,引起士兵强烈的不满,这是泾原兵变起因。泾原兵变发生后,士兵攻打都城,唐德宗惊慌失措,赶紧派使臣去和叛军商谈,想要以每人赏赐两匹布帛来化解此次兵变,唐德宗的做法进一步激怒叛军,叛军盛怒之下射杀前来谈判的使臣,泾原叛军拥立朱泚为王。
唐德宗仓皇失措的从长安逃到了奉天,在奉天下诏征集附近诸王前来相助,朱泚攻下长安自立为王,并率领士兵去攻打奉天,攻打一月有余,因城池坚固,守城士兵顽强抵抗。最终没有攻下,被迫撤兵,重整旗鼓再次进攻,在官军和朱泚的军队打的不分上下之时,李怀义率领其部下来救援,一鼓作气的击败了朱泚的部队,朱泚被杀,泾原兵变以此告终,奉天的困境解除,历史称此次事件为奉天之乱。本质上讲泾原兵变起因是统治阶层对下层人民的剥削过于严重,引起底层人民的反抗,百姓这种心理被阴谋家加以利用,最终形成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经过
泾原兵变是唐朝士兵对唐德宗失望而发动的一次叛乱,那么泾原兵变经过是怎样的呢?
泾原兵变发生后,唐德宗想要赏赐每人两匹布帛化解此次兵变,反而激怒了叛军,叛军攻入皇宫,大肆掠夺粮食和金银财宝,拥立朱泚为叛军首领,朱泚自立为皇帝,并率军去攻打逃到奉天的唐德宗,唐德宗到达奉天之后,下诏召集周边的诸王部队,来抵御朱泚的叛军,这便是泾原兵变经过。
泾原事变经过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朱泚让长安西明寺的僧人制造云梯,用云梯攻打奉天,一架云梯可以装下五百名士兵,奉天城里的人看见此云梯,十分恐惧,唐德宗急忙让诸位大臣来商量应对云梯之策。使臣浑瑊献出计策说:云梯十分的沉重,如果把城池外面的土地挖通,我们只需要等叛军携云梯来袭,云梯因为沉重,自然会陷进去。
朱泚率领叛军来袭,攻势十分猛烈,已经有部队攻上城池,唐德宗以封官来激励士兵顽强抗敌,士兵为了封官拼死搏杀,又因为云梯陷入地道之中,大火从地道中喷出,借助风势,烧死了大片攻城士兵,朱泚叛军被迫撤军。当天夜里朱泚又率叛军来攻城,官军和朱泚叛军势均力敌,正处于胶着状态,李怀义率领救援的部队赶到,一起击败朱泚叛军,朱泚授首、奉天危机消失,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泾原事变经过。
泾原兵变结果
泾原兵变结果是唐德宗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三个被迫逃离都城的皇帝,帝王威严扫地,沦为后世笑柄。中央集权被削弱,宦臣势力不断加强,宰相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和重视,将领处处受到皇上的猜忌。泾原兵变结果是因为唐德宗不懂如何体恤士兵,不懂得如何安抚自己的部下,只顾自己享乐所导致的。德宗让地方官员犒劳泾原士兵,地方官员阴奉阳违,士兵愤怒引发哗变,最终引发泾原兵变,间接造成泾原兵变结果。
唐德宗本想上位以后大展拳脚,削藩改革,没想到用兵不当以及用人失误,不仅没有削藩成功,反而引发泾原兵变。德宗自己狼狈逃窜,陷入不得不姑息养奸的尴尬情境,朝廷没有发兵镇压藩镇割据的实力,导致唐朝的政治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在对待藩镇割据的政策上,只能审慎的、采取温和的态度对待,皇帝十分的无奈。而且唐德宗举兵不当,还导致李怀光的叛变。
泾原兵变结果在唐德宗用人不当的时候就已注定,而且唐德宗实行借商、物业税等政策引起社会动荡,紧跟而来的削藩以及削藩路上因赏赐不公导致士兵哗变,引发了巨大的军事危机,朝廷险些灭亡,这更是导致唐朝一步一步走向衰败。后来唐德宗还重用宦官,再也无法成为贤明的帝王,只留下被后世耻笑的名声。这便是泾原兵变结果。
泾原兵变的影响
泾原兵变的影响非常大,最直接的结果是唐德宗为首的统治阶层颜面扫地,中央集权被大大的削弱,朝廷不再重用宰相,对将领十分的猜忌,皇帝由最初的防备宦臣到亲信宦臣,使宦臣慢慢的壮大,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它是唐朝政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河朔藩镇一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唐德宗上位之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他拥有带领大唐走向兴盛,成为一代伟大帝王的机会,他上位后锐意进取,认为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先扫清河北的藩镇,于是听从宰相杨炎的谏言,采取各种发展经济的举措。朝廷对河北藩镇大举发兵,可惜用兵不当,不但没有削藩反而引起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的影响还包括它导致唐德宗在面对河北藩镇的问题时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唐德宗不得不审慎的对待,对此十分的无奈,却又没有强大的实力去镇压他们,只能采取姑息养奸的策略,而另一方面他变革政治体制,成为这场叛乱的导火索。泾原兵变是唐德宗削藩的错误态度,以及用兵不当、连续出现问题导致形势不断恶劣而发生的叛乱。唐德宗最终错过成为一代明君,留名万古的机会,反而成了被叛军追杀,逃离都城的皇帝,被后世耻笑。而且唐德宗在位期间,重用宦臣,疏远忠臣,导致唐朝开始走向衰败。以上便是泾原兵变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唐德宗李适是明皇李隆基的重孙,唐朝的第10位皇帝。他14岁那年,暴发了安史之乱,20岁时,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讨伐叛军。这个经历,和他的祖辈太宗李世民很像,称得上乱世英豪。叛乱平定后,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丹书铁券。
779年,李适即皇帝位,史称德宗。李适上位之初,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安史之乱”后,黄河下游各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有的世袭相替都不给朝廷汇报。上位第三年,李适开始削藩,引发了山东各地节度使的反叛。到了783年,官军作战不利,唐政府下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转道去征战。
谁知道后勤工作太差,泾原军原以为到了长安后会得到封赏呢,结果德宗派了京兆尹王翃去慰问军队,王翃一个文官,对这件事的认识程度不够,结果招待工作极差。引起了士兵们的愤怒。
从长安城东至灞河,这样的情绪开始弥漫,士卒们觉得我们离开父母、妻子、儿女,要与敌人死战,但却吃不饱,怎么能以草命对抗白刃呢?国家的琼林、大盈两座仓库,宝物堆积无数,不取此以自活,又去哪呢?
泾原兵变
部队才走到浐水,就击鼓呐喊地回军了。长官姚令言奉劝士兵不要鲁莽行事,结果被士卒用长戈架了出去。
形势危急,姚令言派人火速报告德宗。李适听到后大惊,马上命令赏赐布帛二十车,前往安抚军队 。结果慰问团刚到,叛军已经斩断城门,陈兵丹凤楼下了。
当天,德宗仓皇出逃,士卒大肆掳掠京师府库财物。
就在姚令言报告德宗军变的消息后,德宗也采取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命令劳军;另一方面宣布首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各府库看管好财物,防止生变。
那时,负责国家税收的租庸调官叫叫刘震,他住在长安城西明寺的东边,也就是现在西工大附中东侧何家村的位置。接到命令后,他把金银罗锦搜集起来,用了二十驼运出长安。接着他把体积小、价值高、少而精的珍品自己随身携带,想着出长安城后找个安全地方保存起来。
结果事发突然,守卫城门的士兵看他是高官,不允许他出城。没有办法,刘震和妻子又折返回到家中。
经过短暂的讨论,他们迅速把这些宝物存放在瓮中进行掩埋,宝物多瓮不够,急了没办法了,直接把几件宝物放在银罐里做了简单的防护处理,也在旁边埋了。当时,刘震肯定想着兵变时间不会太长,他会很快处置这些宝物的。
存放宝物的瓮
乱兵进城了。推举太尉朱泚当了新皇帝,国号大秦,这下,连大唐都不是了。刘震想着宝物还要贡献给旧主呢,先活命再说。
就这样,他成了“大秦国”的官员,整天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第二年7月,官军胜利,德宗李适还朝。
刘震很高兴,他还想着他的出头之日到了呢。结果皇家认定他投靠叛军,没容他解释呢,就把他和妻子全部处死。
就此,埋藏在他家的珍宝再也没能等到刘震亲自取出,这一埋,就是一千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自此事件后朝廷更加威严扫地,唐朝皇帝又开始重用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