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的大意是:“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五彩缤纷的三维物质世界其实是不真实的,只是一个假象,而我们的感官不能感知到的表面上看起来空无一物的地方却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有实质内容的。”
《般若心经》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说:“色”并不是与空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东西,“空”也并不是与色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情况。“色”与“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色”指事物本身,“空”指事物的性质,即真相。
扩展资料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文学者钱文忠手抄梵文《心经》以求积功德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 (2004 )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