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引人才方面,雷菊芳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奇正有一个后备管理人员的梯队培养计划,去年,公司共吸纳了10名来自北大、中央民大、北航、北大医学部、上海医科大等各高校的西藏生源藏族毕业生,分别由公司的几位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引领。雷菊芳说,这个团队是她关注的对象,只有他们成长为本民族的团队,才能使藏药产业未来在西藏扎根,使产业向外扩展时有它的代言人。
雷菊芳今年新的主题词是:以实业守护精神价值。这让她有一种定力,别人如何说、如何看不重要,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做。
充分利用民族医药资源
在西北多年,雷菊芳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十分了解,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让她非常忧心。此次作为医卫组的政协委员,雷菊芳提出了《民族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应该重点纳入民族医药的人才和力量》的提案。
雷菊芳介绍说,我国民族地区的农牧区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制约,就医非常困难,很多地方的现实情况可以说是缺医少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派遣内地的医务人员去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在偏远民族地区的建设,将会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使医务人员很难长期服务。雷菊芳建议在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医生和现有资源。但是,国家已有的医疗政策法规没有对此作出相适应的包容性规定,民间医疗力量往往被认为是非法行医。
雷菊芳认为,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标准去考核民族医药,对民族民间医生的准入要实事求是。实际上,在长期的实践中,民族医药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当地情况的治疗习惯和方法,这是解决医疗难题非常重要的手段。
雷菊芳建议:“对于目前在民间提供民族医药服务、文化水平较低、达不到《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医师条件的民族民间医生,各族自治区或多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民族医药实际情况的地方法规和措施办法,依法解决其行医资格问题。”
培养民族药精品
雷菊芳是个很纯粹的人,做什么就一门心思钻什么,而发展、创新民族药正是雷菊芳一直为之努力、视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在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雷菊芳就一直为保护民族医药、发展民族药振臂疾呼。此次作为医卫组的政协委员,雷菊芳仍不忘她的藏药。
雷菊芳对于藏药的发展现状有很清楚的认识:“藏医药临床常用方剂有几万种,目前国家正式注册批准生产的藏成药品种约290种,经批准列入卫生部药典的藏药品种17种,列入部颁藏药标准的藏成药200种。在上述藏成药中,仅有20个藏药品种进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现有批准的药品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求。藏药也远远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藏药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现在国际医药大资本争相涉足传统天然药物领域,全球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本来就弱小的藏医药产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考验。这令雷菊芳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和强烈的使命感。
雷菊芳建议:藏药产业必须集聚创新优势,打造一批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精品。希望政府从传统精粹传承、药源保护、制造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品牌保护5个方面着手,推动培育一批承袭长期临床应用、经久流传的传统方剂,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创制,赋予现代外观,取得专利,夺得国际、国内科技奖项,创造上亿元市场规模的藏药精品,促进藏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中国特色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她还提醒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对藏医药文化和学术的传承,尤其要注意传统医药传得是否正确。“把优秀的、原有的东西完整地保护好,相当于研发了新药。”
发展仿制药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对于总理报告中提到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等,雷菊芳举双手赞成。但同时,雷菊芳认为对于仿制也不应该一刀切,对一些物美价廉、安全有效的仿制药,政府应该像鼓励创新药一样,给予一些支持。
雷菊芳说:“有些质量很好的仿制药,其实疗效和一些所谓的创新药是一样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花几倍、几十倍的高价吃所谓创新药呢?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鼓励使用优质的仿制药,我们为什么不呢?鼓励那些优质的仿制药,老百姓就可以吃到价平、有效的药品了,可以减少我们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雷菊芳指出,随着大批原创药专利到期,今后仿制药产业每年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高于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率。对于一直建立在仿制药基础上的我国制药行业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雷菊芳列举了印度的做法:印度在它的2005~2020的规划中,对于仿制药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划、战略以及愿景。印度的目标是要成为制药大国,印度的企业表示要做世界上最好的仿制药,政府就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在临床研究方面,现在很多跨国公司把临床试验放到中国和印度来进行,印度对本国的CRO业务有很多优惠,比如只要是在本土做的国外的品种,就全免税。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国家的意志力和企业的积极性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发展印度的医药竞争力,他们分工明确,目标清楚,力量集中,有条不紊地向着目标前进。
雷菊芳表示,应该借鉴印度的做法,从政策上鼓励企业研发优质的仿制药,并鼓励把仿制药打到国际市场上去,“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熟悉仿制药品的优秀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的力量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张叶)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