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痛在这里,病在那里

痛在这里,病在那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经历疼痛,它是一种信号,提示我们警惕疾病的存在。

在多数情况下疼痛的部位与疾病的所在是统一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出现“痛在这里,病在那里”的情况。

1、胃痛:也许不是胃病而是胆结石。

人们通常所说的“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是指位于剑突下、肚脐上的中上腹部的疼痛,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引起,但许多胆囊结石疼痛的区域临近胃部,而且疼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许多人会把这些症状误以为是“胃病”引起的。

临床上约有50%主诉“胃痛”的患者其实得的是“胆结石”,在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与普通“胃痛”不同的是,胆结石引起的“胃痛”呕吐后缓解不明显,且多伴有黄疸、发热与寒战,疼痛的特点是上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逐渐加重,并常向右肩背部放射。

其他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患者也多有中上腹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能出现上腹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进食油腻等诱发或加重。因此,如果出现下列症状:

(1)右上腹胀痛、疼痛,有时放射至右肩部和背部;

(2)反复发作的黄疸;

(3)恶心、厌恶油腻食物、发冷、发热,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误诊误治。

2、背痛:也许不是嵴柱病而是肾病。

背痛也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腰酸背痛的原因多种多样:运动过量或缺乏运动、长时间维持不良的身体姿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等均可能导致腰酸背痛。但很多情况下,腰背酸痛并不是嵴柱病所引起而可能是肾病所致,如由IgA肾病等。此时,背痛就成为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需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

肾病的疼痛常是钝痛及胀痛,系肾肿大牵拉肾被膜引起,如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肾下垂等。有时也会出现绞痛,疼痛突然发作,并向下腹、外阴及大腿内侧放射,呈间歇性剧烈绞痛,常由输尿管内结石、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所致。而嵴柱及嵴柱旁软组织损伤导致的背痛一般是酸胀痛,程度也较轻,并与腰椎活动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还会出现向腿部的放射痛并有肢体麻木症状。因此,当背痛出现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嵴柱病“,而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是肾病所引发的,更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不容错过。

3、背痛:也许不是颈椎病而是心脏病。

背痛除要警惕肾病外,还应警惕患心脏病可能。大部分冠心病发作时表现为左胸绞痛,人们对此也较为熟知和警惕,但实际上冠心病发作时的疼痛部位与心肌缺血部位有关。前壁心梗多见,表现为胸口疼痛;后壁心梗时就不会表现为左胸口疼痛,而是背痛。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是颈椎病,从而放松了警惕,延误了治疗时机。

颈椎病引起的背痛多局限于肩背部,位置上比心脏病引起的背痛的位置要更靠上一些。疼痛多为酸胀痛,持续时间较长,劳累后加重明显,偶有向上肢的放射感。而心脏病所引起的背痛是阵发性的,不适或疼痛的时间不会太长,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而且有明显的放射感,在刚开始运动或饭后,疼痛会表现得尤其明显,每天刚起床的时候,症状会更明显,发作频率也会更高。

冠心病高危人群出现背痛应首先警惕心绞痛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延误治疗时机,铸成大错。

4、脚痛:也许不是扭伤而是痛风。

脚痛也是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情况,如果有扭伤的病史,诊断不难。如果没有脚扭伤,则应首先考虑痛风的可能。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尿酸。

尿酸在人体里没有什么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1/3由大肠排出。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尿酸的生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就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引起痛风。

痛风多发于人体最低部位——脚的关节,疼痛发生快,消失也快,一般1周之内就会消失,疼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痛风的“痛”非常剧烈,并伴有红、肿、热等炎症表现,并常在摄入高嘌呤的食物如火锅、海鲜、动物内脏后出现。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饮食控制和长期服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饮食控制需掌握四大原则:

(1)不喝酒;

(2)不吃动物内脏;

(3)少吃海产品;

(4)多喝水。如果饮食控制后仍有疼痛发作,就需服用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降尿酸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即使现在不痛还是要长期服药,以预防痛风发作和关节破坏。

5、肩痛:也许不是肩周炎而是胆囊炎。

肩痛时多数人会以为是肩周炎,其实引起肩痛的原因很多,并非只有肩周炎一个。胆囊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右肩部疼痛,原因是胆囊炎症刺激右膈神经末梢,出现右肩部皮肤的反射性疼痛感。

膈神经是由第3~5颈神经组成,主要是第4颈神经,第4颈神经还分出皮支,分布于肩部皮肤。当右膈神经末梢冲动,经过膈神经传到第4颈神经节时,影响到分布于右肩部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使大脑皮层发生错觉,误认为是右肩部传入的疼痛感觉,患者就会感到右肩疼痛。

肩周炎的肩痛与胆囊炎的肩痛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首先,肩周炎的肩痛常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无腹痛;而胆囊炎患者肩关节活动一般正常,但伴有右上腹绞痛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其次,肩周炎为慢性疾病,疼痛持续,与进食无关;而胆囊炎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并阵发性加剧,且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也远超过肩周炎。

再次,胆囊炎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6、胸痛:也许不是心绞痛而是颈椎病。

颈椎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头、颈、肩、背、手臂的酸痛,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向上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时伴有头晕。有些患者海可能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有如“脚踏棉花”的感觉。有时,颈椎病变可累及植物神经,出现视力模煳、耳鸣、耳堵、平衡失调、甚至胃肠胀气等。在极少数情况下,颈椎病还会导致胸痛,称之为“颈椎病性胸痛”或“颈性心绞痛”。

其主要原因是颈椎退化或小关节错位,使椎动脉受压,引起脑干供血不足,继而影响到血管收缩中枢,多方面的作用可使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肌缺血,出现胸闷、心慌、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因此,在出现胸痛时除应首先考虑常见的心绞痛外,还应注意颈椎方面的检查和治疗。

7、腿痛:也许不是老寒腿而是动脉硬化。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经常会出现腿痛,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每当阴天下雨或气候转凉时症状就加重,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寒腿”。

老寒腿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一侧或双侧小腿肚疼痛,以致被迫停下来,休息片刻后,疼痛消失,还可继续行走。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出现“老寒腿”是自然的,但其实“老寒腿”有时并非自然而为,而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先兆。

下肢动脉硬化的早期症状也是腿脚发凉、间歇性跛行,故常被误认为是“老寒腿”。

老寒腿是一种“环境病”,寒冷、潮湿环境下容易发作,以膝关节为主要发病部位,而下肢动脉硬化所致腿痛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出现下肢发凉和疼痛,且发病部位不局限于膝关节,整个下肢特别是小腿均可累及。

以此可对老寒腿和动脉硬化做简单鉴别。

下肢动脉硬化最可怕的后果是粥样斑块脱落堵塞小血管,或因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粘稠度较高、血小板聚集、微小血栓形成等因素造成血管堵塞。下肢血管被栓塞,局部组织供血障碍可导致下肢缺血、坏死,导致截肢。

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首先要合理营养,减少脂肪和多余热量的摄入,适当地多吃些大豆类和鱼类。其次要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维护血管功能。再次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药物等。

老年人出现腿痛时应首先警惕下肢动脉硬化,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