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谁称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谁称为六经?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1、《诗》(《诗经》)、《书》(《书经》,即《尚书》)、《礼》(《礼记》和《周礼》)、《易》(《易经》,包含《周易》)、《春秋》(发挥阐述《春秋》的史书有三部,称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氏春秋》或《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春秋》或《谷梁》)。

2、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3、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4、《礼记.经解》中,提到了《六经》的作用: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

诗书礼乐易春秋最早是没有后面的“经”字的,经字说明这时这些书已经被当作标准,正统。“六经”又称“六艺”,六艺的名称早于六经。从孔鲤 趋庭一篇中可以看出,孔子以《礼》《乐》《诗》教授弟子,个人认为,六艺中一部分是孔子用来教授弟子的材料,就像现在的教材。

六经是儒家的著作,六经的名称有可能是儒家后学所定。儒学大兴是汉武帝时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设有五经博士,已经在原来的书名后加上经字了,所以六经应当是儒家后学在孔子逝世后为推崇孔子的学说而在原来的书名后加经字,后来儒家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六经的名字也就广为人知了。

以及,孔子作春秋,孔子删诗,孔子作“十翼”在学术界还未有定论,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下载论文了解。

补充,《庄子·天运》属于外篇,《庄子》内篇为庄子自作,而外篇则非庄子自作,或为其门人伪续。

《庄子·天运》有孔子对老聃语:“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矣。”意思是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久了,熟悉其中的道理了。这是孔子研究六经的最早记载。

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孔子

《诗》(《诗经》)、《书》(《书经》,即《尚书》)、《礼》(《礼记》和《周礼》)、《易》(《易经》,包含《周易》)、《春秋》(发挥阐述《春秋》的史书有三部,称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氏春秋》或《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春秋》或《谷梁》)。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