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各种互助平台办得热火朝天,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以相互宝为例,加入的会员已经超过了1个亿,意味着全国每14个人,就有1个人加入。
可最近相互宝摊上事儿了。9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了《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直接点名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属于 非持牌经营 :
此文一出,全场哗然。
难不成风风火火办了快2年的大病互助是个“水货”?咱们每月按时交的互助金都成了智商税?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个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相互宝真的是无证经营吗? 加入大病互助,有哪些风险? 相互宝越来越贵,要不要退出? 一、相互宝真的是无证经营?
相互宝的本质,是一种大病互助,所谓互助,根本的模式在于“一人得病,全员分摊”,每次分摊前,都会对待帮助成员名单进行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才会从大家的账户里扣钱。除了从分摊金中抽取8%用来维持平台运营,理赔调查等,再无别的任何费用,因此相互宝算是一种低成本保障。
由于加入的门槛极低,并且背靠支付宝这棵大树,上线不到2年,相互宝就迅速成为网络互助平台中的“巨无霸”,已经是全民性的保障了。
那为啥相互宝会被官方点名批评非法经营呢?咱先看看这份文件到底说了啥:
监管部门认为,这种依托庞大的网络消费群体而发展起来的网络平台可能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① 无保险牌照、无代理资质,却能从事保险销售
保险牌照多难拿,国家对于金融的管控非常严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想要开展业务,首先就得拿到牌照。而 保险牌照,就是其中最难拿到的牌照之一 。
具体有多难?我们列举《保险法》相关条文,大家可以感受下:
可以看到,想要成立一家保险公司,第一个条件就是得有钱, 实缴资本需要2亿人民币起步 。但并不是有钱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 信用良好,有可持续盈利能力 。
2017年1月25日,银保监会就拒绝了中阿人寿筹建申请。原因之一就是主要发起人宁夏伊品财务状况不佳,不符合“具有持续出资能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要求。
一些网络互助平台,有着商业保险的特征,但却绕开了保险法的筛选机制和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消费者的权益无法保障。
② 索赔门槛高,存在误导销售现象
事实上,销售误导的现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不少见,比如远虑君之前给大家讲过的存单变保单、1元买保险等等,都有销售误导的嫌疑。
而这些故意误导销售模式大行其道的原因有很多:
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无论是保险代理人还是这些网络平台的销售人员,都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为了完成业绩,不可避免出现销售误导现象; 保险条款复杂: 保险的效力来源于条款合同,这里面涉及到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法律、临床医学、统计学以及金融方面等等,普通人很难弄懂其中的弯弯绕绕; 容易夸大宣传: 很多网络平台在销售过程中,喜欢用“首月1元”、“首月免费”这样的字眼来吸引用户,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就中了圈套,上当了而不自知。 “保险+流量”的模式给互联网保险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为了吸引眼球、扩大用户规模,一些平台难免会打打擦边球,在违规的边缘试探。
前几天,微保被罚也是因为没有正确引导客户投保,虽然这个案例比较典型,但实际上我们遇到的套路可能更多。
③ 部分平台有前置收费,存在跑路风险
相互宝的模式是先公示、再分摊,但像360互助、水滴互助这样的平台是要 提前收费 的,加入时就要先交笔钱:
每个成员只要3块钱,看上去并不多,但成千上万人累计下来也是不少钱了。万一资金链出现了什么问题跑路了,大家的钱就要不回来了。
虽然相互宝没有预收费,不会形成资金池,但监管部门的担忧再次向我们说明了一点: 相互宝这类大病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不能承诺能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 。
二、加入大病互助,会有哪些风险?
大多数人加入互助计划,除了希望可以帮助他人,本质上还是希望自己能获得一份保障。但这份保障是存在风险的,有可能拿不到。为啥这么说?咱们来具体说说:
1、可能被叫停或跑路
以相互宝为例,如果出现以下状况,相互宝就会被叫停:
(相互宝计划条款)
如图,发生了这三种情形,互助计划终止:
出现不可抗力或政治因素,导致相互宝无法存续; 官方停止相 互宝服务; 成员少于324万人时,有权主动终止或调整计划。 如果互助计划无法继续,那么成员们的保障也跟着停止,成员们之前分摊的钱也不会退回来,万一不幸生了大病,就一点儿保障都没有了。
2、互助内容随时改
保险的保障内容,保什么、不保什么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而互助计划没有这样的限制,保障内容随时都可能变。
从2018年上线到现在,相互宝改了不少次:
2019年5月初,将甲状腺癌、前列腺癌降为轻症; 2019年5月底,上线相互宝爸妈版; 2019年12月,取消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的轻症赔付; 2020年5月,新增入门版互助计划和慢病计划; 2020年9月,推出公共交通意外互助计划。 这些改动有好有坏,比如新增了不同年龄人群的特定方案,尽量照顾了这一亿多人的差异性和公平性,但也取消了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这些高发疾病的理赔。
除此之外,相互宝的健康告知也有猫腻。无论是买保险还是加入相互宝都要先过健康告知,满足了健康要求才能理赔。如果是买保险,投保时满足条件,后期哪怕产品收紧了投保门槛,也不影响理赔。
可相互宝不一样, 不仅在加入时要满足健康告知,申请互助时也要符合要求才行 。相互宝已经更新了 3 个版本的健康要求,目前最新版本如下:
如图,相互宝要求: 成员申请互助,应以其初次确诊时间来区分使用健康要求。
翻译成白话,就是即使是2018年第一批加入相互宝的成员,以后申请互助也得遵守最新的健康要求。
谁都有年老生病的一天,我们不知道相互宝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突然就不符合要求,无法申请互助了。
这样的操作,让人挺没有安全感的。
3、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现有的法律制度,无法明确界定相互宝的性质。它既不是保险,也算不上慈善,如果发生争议和纠纷,用户就会面临投告无门的境地。
比如前不久,因为意外摔伤申请大病互助的池女士,明明符合条件,可还是被相互宝拒赔了,即使后来发起了赔审,还是无济于事。
如果池女士想和相互宝打官司,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是保险,诉讼主体是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有资金池,让保险公司赔没问题; 如果是慈善,诉述主体是 慈善机构 ,慈善机构没说一定要赔多少的,也没问题。 可相互宝两头不占,如果当作保险,它没资金池,当作慈善机构,它又刚性兑付,就比较麻烦了。
相互宝唯一的申诉机会,就是 赔审团机制 。
由于互助金需要所有成员共同承担,赔审团会以更高的标准来做出理赔决定,看似容易理赔的互助计划,反而比保险更难赔。
而一旦赔审团投票结果出来,赔与不赔就一锤定音了,被拒赔的成员没法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因为不能起诉相互宝和所有赔审员。
当真正涉及到所有人利益的时候,大众往往比保险公司更加“无情”。
三、相互宝越来越贵,要不要退出?
最新一期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的分摊金已经涨到了4.17元,和最开始只需要几分钱几毛钱已经相去甚远。
除了因为疫情影响的二三月份,分摊金额一路上涨,越来越贵。
去年1月,分摊金额只要3分钱,如今已经涨到4块多了,上涨了139倍。按照这个架势,往后只会越来越贵。
既然如此,要不要退出相互宝呢?远虑君觉得,目前还没有必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跟传统保险相比,相互宝依然很便宜
现在,相互宝每月分摊费用在4元左右,一年下来不会超过100块。
花这么100块,如果不幸患了约定疾病(100种重疾+5种特定罕见病),40岁以下会获得30万互助金,40-60岁会获得10万互助金。
这个分摊金额,跟商业保险的保费相比,还是有优势的:
(微医保 · 重疾险费率表)
对于经济条件紧张,预算严重不足的人群来说,他们只用付出极低的成本就能获得必要的保障,这也是相互宝的价值所在。
第二,相互宝激发了大众的保障意识
国人对于保险的接受程度不高,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就只有社保这么一个保障。但社保的特点是“保而不包”,无论是看病住院,还是康复治疗,限制都很多。
相互宝的意义在于: 通过降低保障门槛的方式,激发了大众保障意识的觉醒,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1/3的相互宝用户受访者表示,他们非常有可能在未来6个月中购买重疾险,在一线城市这个比例更高达55%,而在没有参与相互宝的用户中,这个数字只有22%。
即使相互宝并不是保险,但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大家会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保险,利用保险来保障自己的一生。
远虑君说
相互宝作为一个大病计划,只有参与人数越多,盘子铺得越大,才能运行得更加长久。如果放宽了理赔条件,申请互助的人过多,分摊金额暴涨,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退出,平台难以为继就只能叫停了。
因此,相互宝一直保留着修改条款的权利,用户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或不接受。 一切的最终解释权,在支付宝的手里。
想要保障更加牢靠,只有相互宝是不够的,加上了商业保险才能万无一失。因为保险的保障内容是不能轻易更改的,一旦确定下来,即使产品停售、公司倒闭,合同也依然有效。
这份安全感,是相互宝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