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角七号》里的《野玫瑰》
《野玫瑰》(Heidenröslein, D.257)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舒伯特一生作品甚丰,仅艺术歌曲就有643首,被誉为“歌曲之王”。「野玫瑰」这首诗歌因其意境优美,将其谱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及威纳(H. Werner)所作二曲最为有名,亦流传最广。
生于音乐古典与浪漫时期的舒伯特,一生中创造了近千件作品。不但有脍炙人口的浪漫小夜曲,还有为诗人歌德的诗篇谱曲,那更是他创作的特点:把美好的诗谱成歌曲,使之更传神、传情、传境(界)。歌曲《野玫瑰》,虽然没有其它名曲那么著名,可是它的诞生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是在维也纳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夜晚,十八岁的舒伯特从小学校里练完琴正走在寂静的回家路上。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冷清。当舒伯特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相识的小男孩。这小男孩跟他学过音乐,和舒伯特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他还要一贫如洗。夜这么深了,小男孩还没有回家,仍站在寒冷的街头干什么?这时舒伯特看见了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他立刻明白了,小男孩要卖这两样东西,可是站到现在还没有卖出去。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啊。
舒伯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心里充满同情和怜惜。他看见孩子那双充满忧郁、无奈的眼晴里噙满泪水。枯寂的街头、浓重的夜色和凄凉的寒风,似乎要把他们俩人吞没了。舒伯特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惜并没有多少古尔盾。他自己的生活已经够清寒的了,作的曲子卖不了多少钱,靠教授音乐谋生。甚至有时连买纸的钱都没有,他不止一次地说: “如果我有钱买纸,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
弦乐版本《野玫瑰》
舒伯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古尔盾全给了小男孩,他对孩子说:“那本书卖给老师吧!”说罢,拍拍孩子的肩膀。孩子看了看手中的钱,又望瞭望舒伯特,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知道那本书值不了那么多古尔盾。舒伯特安慰孩子说:“快回家吧,夜已经很深了。”孩子点点头转身就跑了,寒风撩起他的衣襟,像小鸟扑扇着快乐的翅膀。可是刚跑出几步,很快又回过头冲舒伯特喊道:“谢谢你,老师!”边跑边不住地回头冲着“老师”挥手。
舒伯特一直望着,直到孩子的身影消失在夜雾渐起的小街深处。他也要回家了,一边走一边随手翻看着那本旧书。忽然,他被书中的一首诗吸住了,情不自禁站在路灯下读了起来――
少年看见红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
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赞美,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少年说我摘你回去,
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说我刺痛你,
使你永远不忘记,
我决不能答应你!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
啊!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读着读着……这寒风、黑夜、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展现在舒伯特眼前是那盛开的野玫瑰。他似乎闻到了那浓郁芬芳的花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一段清新而动人的旋律,从那寒冷的夜空中飘来,缭绕着舒伯特的心菲,激励着他飞快地跑回家,把这段美妙的旋律写了下来。也许正是舒伯特那善良的爱心,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的灵感,使他捕捉到那美丽的七彩音符,为后人创作了这首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
舒伯特的「野玫瑰」是他十八岁时的作品,旋律带有简朴的民谣风味,不加任何色彩,是一首非常自然的曲子。威尔纳的作品,也带有单纯的民谣歌风,比舒伯特的作品更通俗。
舒伯特的作品中有一首曲子「美丽的磨坊女」,是取材自歌德的「浮士德」。内容是叙述一位年轻的少女葛莱茵,想起了恋人浮士德,一边纺纱,一边歌唱的样子。激动的心情配合着纺纱车的节奏,以钢琴伴奏而成。此曲也是舒伯特十八岁时的作品,那时他还未曾有过真正的恋爱经验,但却能将少女心中的悲痛、抑郁,藉由音乐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静静的欣赏这曲「野玫瑰」,会发现那平和、流畅的曲调使人心怡,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周遭生活的美好。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
转自微信公众号: 温度古典音乐
微信ID: wendumucis
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92926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