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介绍.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介绍.

1、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科举一条出路的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儒家独尊下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2、阿Q

阿Q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是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阿Q被杀。

3、疯子

疯子,吉光屯人,他不是一般的疯子,他忧国忧民;不仅如此,他还具有改革者的勇气和坚定。他敢于去吹熄长明灯,在被群众欺骗了一次以后,他坚决要自己去吹熄长明灯,阔亭说要代替他去吹,他坚持自己去熄并说现在就去,这说明他办事很坚决,上过一次当,不会再被骗。

他知道结局——即使吹熄了长明灯,那些东西也还在,但是他阴鸷的笑容说明他内心很深邃,“我知道的,熄了也还在。然而我只能姑且这么办。我先来这么办,容易些。我就要吹熄它,自己熄”;在没有办法打开大门的时候,他想出的办法是放火,这是一种暴力革命,即使是革命失败后,他也依然在喊这句话。

4、陈士成

他是科举时代没落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出自鲁迅《呐喊》中的《白光》。因为好几次落榜科举后最终因为受不了失败和无人赏识的悲痛,精神而异常失足落水。 从中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深刻揭露了旧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5、爱罗先珂

《鸭的喜剧》通过苏联盲诗人爱罗先珂在池中放养蝌蚪想听蛙鸣,后又收养小鸭,结果蝌蚪被鸭吃光这一鸭的喜剧,同时也是蝌蚪的悲剧的故事,揭示了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生命规律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委婉表达了人间不可能无所不爱,唯有反抗强暴,才能保护弱者的思想。

爱罗先珂到北京后,一直哀叹北京如沙漠般的寂寞,所以买了蝌蚪和小鸭以期造就池沼自然音乐打破人生的沉寂,而蝌蚪被小鸭吃掉的结局,暗示了主人公爱罗先珂最后悄无声息的离去。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