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禅曰: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天堂地狱,尽在空中。老庄:虚空以游世,乘物以游心。佛道空观,是历代文人摆脱宦海沉浮、获得自我心理平衡的一棵“菩提树”,是遍尝人生况味,消除一已内心焦虑的一杯佳茗,是笑对现实磨难,实现主体心灵高扬的一昧清醒剂。佛与道,一路行来,挟几缕空谷清风,拭去尘埃无数,练就了士人清瘦的风骨。即使形容憔悴,又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山河大土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归隐林泉,潜心诗文,便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既不能得意于官场,终不如忘情于江湖。精神的淡泊,往往是艺术空灵化的开始。“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司空图《诗品》),空明澄澈的艺术心灵,空灵冲淡的诗歌风格,空寂幽玄的审美意识,正是源于佛、道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