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八毛饺子钱”:撕下亲密关系的标价牌

“八毛饺子钱”:撕下亲密关系的标价牌

「在女生浑然不觉、品味着饺子的时候,那道审视的目光却在暗处凝视着,对这段情感进行估价,亲密关系似乎成了一场衡量投入与产出的风险投资。」

>>>

“现在想来,他居然能清楚地记得我吃了几个饺子,我自己都不记得。只记得当时阿姨和煦的笑脸,和热腾腾的饭菜。一边吃着,一边居然放下了警惕,一边我的男孩正坐在对面数:1、2、3……”

“你以为在和ta谈恋爱,ta可能只想卖饺子。”

近日一则#男子分手后报警索要3422元花费#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的话题榜,引发网友热议。

微博话题榜截图

贵州的一名男子与女友分手后,到派出所报案称要拿回两人恋爱期间的花费。计算开销的时候,他将母亲包的水饺也算了进去,平均一个水饺0.8元,最后他的女友一共归还了3422元。

微博截图

令人不禁慨叹一句“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哪怕只是在不经意间吃下的几个小小的水饺。

围绕这一事件,网友们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名男子太抠,表示“对恋爱下头”。亦有人认为该男子要回自己支出的钱是合理的。看似对立的两种观点,其实都反映出唯金钱至上价值观对亲密关系的侵入与影响。

01

"分手费“:金钱“估量”下的亲密关系

分手后给分手费是合理的吗?若是一方自愿赠予另一方,则无可厚非,但多数引发争议的情况是另一种,即一方向另一方索要分手费。正如这一事件中,该名贵州男子甚至到派出所报案。

此前,有关“分手费”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之前沸沸扬扬的霍尊事件,其女友陈露要求其支付900万元分手费,更早还有吴秀波被女友敲诈的风波。

微博截图

但“八毛饺子钱”这一事件的舆论焦点与上述动辄百万的娱乐圈花边新闻截然不同,比起分析事件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归咎究竟何者道德败落,更多的争论实则围绕着“3422元”、“8毛”几个关键词展开。“抠门”、“极品男”、“垃圾男人”,诸如此类的对事件男主人公的负面评价不一而足。

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八毛钱”与“九百万”,一个极少,一个极多,都制造了同样震撼的视觉效果,让人们在感慨世界之参差的同时,也重新思考“分手费”之合理性。

一个八毛钱的水饺,和陈露与霍尊谈判时要求算入分手费中的、每日1100元的打车费,并没有本质差别。

知著君认为,“金额”并非分手费的核心争议点,况且,围绕它的争论并不能导向一个一致的结论。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经济水平、消费观念,每个人对金额多寡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分手费之合理数额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分手费合理与否本质上取决于亲密关系中的双方,是两者协商的结果,并非由旁人说了算。

看似是八毛钱展现出的“抠门”使这一话题中的“分手费”显得别具一格,但金额多寡只是争议的浅表, 问题的核心在于那道隐藏于八毛钱背后的、“估量”亲密关系时的冷峻目光。

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八毛饺子钱”描摹出了一个在感情里过于理性、斤斤计较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一个人在亲密关系落空之际极尽能事“薅”得一些金钱利益的姿态。正如一些言论,“留不下人,留点钱也是好的”, 当亲密关系崩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被化约为“3422”这样一串冰冷的数字,与亲密关系的初衷、饱含温情的“爱情”一词相去甚远,很难不令人唏嘘。

02

爱的标价:亲密关系与消费关系

女生吃了几个饺子,究竟是事后粗略回忆,还是当下细数的结果,无从得知。若是后者,则更令人不寒而栗。 在女生浑然不觉、品味着饺子的时候,那道审视的目光却在暗处凝视着,对这段情感进行估价,亲密关系似乎成了一场衡量投入与产出的风险投资。

这道审视的目光也存在于许多类似事件中,比如“13元奶茶”、“六周年拉菲草”事件,它们一次次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逼使人们去重视、重估当代亲密关系。

当女孩结束了与男孩的约会,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男孩却一心惦念着自己花13元为女孩买的那杯奶茶,煞风景地多次强调:“你的那杯13。”对此网友纷纷表示“迅速下头”。

“13元奶茶”事件微博截图

为什么类似的事件频频成为舆论的焦点? 知著君认为,它们反映出普遍存在于当代的一种现象,即消费关系对亲密关系的侵入。 在这样一个消费社会里,人们被告知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钱进行表达,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变现,同时,人们也可以用钱买到情感,来弥补情感的空缺。

消费主义赋予商品情感的符号来促进消费,非物质性的“爱”、“情感”则暗中被贴上了标价,被转变为可以购买、消费的产品。

“喜欢你,没道理,伊利巧乐兹。”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

巧乐兹广告海报

包围着我们的这类广告不断强化着亲密关系与消费之间的关联,为人们制造了一种可以用钱买到亲密关系的幻象。

曾经一度火爆网络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梗也是这种营销方式的一个成功案例,人们纷纷跟风,通过分享自己为对象买的奶茶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本来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爱”,在被贴上标价后,借助冰激凌、奶茶等产品获得了具体的形象,似乎变得更易得到、更易把握。

而在“八毛饺子钱”事件之外,也存在许多自愿的分手费。面临亲密关系之瓦解的个体,惦念曾经的温暖与艰辛,或为了弥补自己的亏欠,或为了改善对方的生活,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为对方留下一笔分手费,自然无可非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于依赖亲密关系与消费之间被建构起来的关联,也可能导致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想象日益固化、窄化。 我们不是只有通过钱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在8毛钱的水饺、13元的奶茶、六周年的拉菲草之外,还有很广阔的空间,允许更丰富的情感自由生长。

03

情感消费的主体:爱“她”还是爱“他”

在八毛饺子钱事件中,男主人公在衡量一个水饺八毛钱、计算得出3422元分手费的同时,似乎也在将自己的情感衡量为同等价位的产品,并从女友那里收取这些情感产品的费用。

顺着这一思路,亦有一些网友指责索要分手费的行为是对自己的“物化”。但有趣的是,这类指责在提出分手费要求的主体是女性的事件中,比如在霍某事件中,往往更频繁地出现。

这反映出了在亲密关系中,两性被期望扮演的性别角色存在着差异。

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根据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女性往往是被动、居于从属地位、被局限在家庭私领域内的;男性则更具主动权,被期待进入到政治、经济公领域中,赚钱养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因后者在经济地位上占据的优势,以及传统性别规范对男性气质的要求,男性也往往在亲密关系中承担主动掏钱的角色,更多地成为情感消费的主体,承担着更重的经济压力,从一杯奶茶钱,到房子、汽车、彩礼等等。

因此存在诸如“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的广告标语,潜在地将男性视为产品的消费者,将女性作为他们进行消费的动机。

哈根达斯广告海报

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个事件中的男主人公理应是在亲密关系中承担了更多经济支出的那一方,并据此认为他要回自己的钱是合理的。

而事件女主人公补充的细节则为这些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她指出男方因为没钱借住她家,买猫送她又在分手时提出要回,让人们看到这段关系里颠倒的性别角色,承担了更多经济负担的并非男性,而是女性。

微博截图:“八毛水饺钱”事件女主人公补充的细节

这作为一个个例,反映出当代的亲密关系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表现出更多元的样态。女性不必然是依附于男性的角色,就像这个事件中的女方,大可以大方地甩手3422元,离开这个男人,留下潇洒的背影。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广告语中的爱“她”变成爱“他”,女性成了主动掏钱的那一方,这并不意味着性别平等得到了实现。

真正的性别平等并不是简单地对调两性的角色规范,要求女性去承担起传统性别角色分工中男性的责任,而应是尊重每个个体自己的意愿,尊重每一种亲密关系中具体的情感表达。

分手应该付分手费吗?亲密关系中应该AA吗?应该让男方付钱还是让女方付钱?……

这类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亲密关系中的经济支出应是双方理性协商的结果,从来都不是某一方先定的、被强加的责任。

知乎关于“分手费”的问答

而再回到“八毛水饺钱”事件,它作为偏离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一个例子,拓宽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想象,同时也让我们看到,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亦在亲密关系中蔓延。

“挽留不成不想人财两空”是事件女主人公对男方行动逻辑的个人解读。

但难道在亲密关系崩盘之后,人们只剩下钱来填补精神的空缺、聊以自慰吗?

即使可以实现金钱支出的平等,情感支出的平等又该如何计算?

在这样一个被评价为人际关系疏离的后现代社会里,在这样一个各种节日均被包装为情人节的消费社会里,我们不是没有更纯粹的表达爱的方式。

推开24h便利店的门,我们还能看到一起吃一碗便宜泡面的爱情故事,在公园里,还能看到依偎在一起欣赏落日的情侣,哪怕只是牵手在城市里漫步,醒来时在对方脸颊留下一个轻吻, 这些“廉价”甚至“免费”的瞬间,却不比一颗永流传的钻石少丝毫的浪漫。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