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教育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法:
一、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
现在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关注还是服务和服从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需要,没有提升到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关注。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情感体验和学习成果。孩子的自尊心需要保护,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必须要关心他们,时刻想着他们,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和学习进步,关心他们各方面发展和做人的好坏。对学生的尊重, 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更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不能再用权威的答案来统一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因此,学习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激荡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1、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
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要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她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格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要教给他们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2、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在这里边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自觉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于教育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激活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门的潜能发挥出来,才能逐渐形成主体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喜欢求异、独立性强、自信心强的创造个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组织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学习目标的追求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设计、指导等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要求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探究解决,都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整堂课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学生积极热烈地讨论、操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二、
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着压抑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学生能动性和自主性,不尊重学生人格等违背教育思想的现象和做法。如: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不允许学生随便提出问题,学生整堂课都要做得很端正,学生被剥夺了自由,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要想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一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的关系。教师上课就象在“拉家常”,学生想说就说,可以站起来说,也可以做着说。在课堂上学生的心理不受压抑,不受束缚,把上课当成一种快乐,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绩提高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三、
课堂上做到“三解放”
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就会尝试到克服困难的满足与愉快,因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并诱发出一种内驱力。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做得很端正,表面非常的老实,但不善于动脑,不去积极思维,甚至有的同学开小差,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往往埋怨学生。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地查找自己的原因,在备课上下工夫,通过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导入新课要新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赋予启发性,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其次,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即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惯于动脑的人,不愿意动手,且看不起动手,结果是手脑脱节,贻害无穷,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才能培养出独特思维。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拼、补”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尝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再次,要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要鼓励学生敢说、善说,即敢于、善于提问。在听课中,要善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求知识的真谛,勇敢地向教师提出疑问,大胆地说“不”,无论在讲课过程中,还是讲完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可能会提出一些教师想不到的问题,或者是教师认为是满无边际的问题、没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都要耐心给予解答,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使其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思路,并在其中开拓创新。
四、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采用以“鼓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学习评价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课堂上对待说的好的、正确的同学,我总是以赞许的目光给予鼓励,学生从老师的目光中知道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心灵充满了成功的快乐;对待说得不好或者错误的同学,总是以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学生说:“看来你暂时还没有想好,继续想,等一会儿再听听别的同学的看法,你看他们的看法有没有道理”。对待不善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错了不要紧,说出来大家听一听。”这样经常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也鼓舞鞭策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