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小组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名称叫“会弹跳的泡泡。”
我们准备了实验要用的材料:水、杯子、吸管、棉手套,胶水和洗洁精。开始做实验了,我们先往杯子里倒入适量的水;再倒入少量的洗洁精和胶水;然后用吸管把泡泡吹出来;最后用棉手套把泡泡接住。可是泡泡有好多都在棉手套上破了。我们想:可能是棉手套没有拉平展吧!我们把手套拉得平平展展的,然后吹出了一个大大的泡泡,这个泡泡果然稳稳地“站”在了棉手套上。手轻轻地向上托,泡泡还会在棉手套上弹跳呢!我们又做了好几次,都成功了,只有一次,我们的一个泡泡飞到窗户外面去了,到现在都不知道它破了没有。那么,泡泡在纸上能不能立住呢?我们找来了一张纸,在上面吹了一个大大的泡泡,泡泡一下子就破了。落上泡泡的那块地方也湿了,看来,纸上是不能立住泡泡的。
可是,泡泡为什么在手套上不会破而且还会弹跳呢?我们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平时泡泡一下子就破了,是因为水分不能疏散,但是泡泡水里加上胶水就不容易破了,再加上棉手套会疏散水分,这样泡泡就不会破了而且还会轻轻弹跳。
这次小实验做成功了,我们小组的同学都感到很自豪。
刚一上课,我们的老师就神秘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东西,紧握在手中。同学们猜了半天都没猜到,纷纷摇头放弃。老师把手放开,原来是一枚硬币。同学们都很好奇:一枚硬币能干什么呢?
同学们的眼睛紧盯着老师,都想看看老师用硬币来干什么。只见老师把硬币放在桌面上,又把钢笔放在了硬币的前面。老师要干什么呢?原来老师要让硬币飞过钢笔。老师请了两个同学上去试一试。李俊文同学想用笔把硬币弹过去,可连弄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吴成林同学用吸铁石,成功地把硬币吸过去了。
可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可不可以用嘴吹的方式让硬币飞过去?同学们都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啊?”老师看到我们害怕的样子,就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让我们试一试。
拿到硬币,同学们都鼓着腮帮子,用劲地吹。我吹来吹去,根本吹不起来,正准备用手拿,老师走过来说:“再试一试,不要放弃。”
很快,我就吹得没劲了。当看到很多人都成功了,我特别地灰心。这时,我的同桌不断地为我加油。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硬币吹翻过去。我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终于把硬币给吹翻了。当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我大声地喊了起来:“老师我做到了!”全班我的声音最响。
这一次实验成功,不仅是我自己的努力,还有老师、同学们的鼓励和加油。小朋友们,我们遇到困难一定要寻求帮助,想办法去克服,不能放弃,这样才能成功。
周末,我在家里做了实验――液压千斤顶。
我准备好材料:一个没有损坏的平口的塑料袋、几本厚书、胶带,还有大头针。
我用胶带将塑料袋的大部分开口封住,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吹气口。请注意:一定只能留下一个小小的吹气口。太大的话,无论你怎么吹,它也鼓不起来。
我把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上面放几本厚书,对着吹气口慢慢吹气。
我发现,那几本厚书被缓缓抬起来,有一本厚书被抬起后甚至还想往下面掉。我用手捏住吹气口,定睛一看,原来是鼓起来的塑料袋把一本本厚书给抬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翻了翻科技书,发现了答案。作用在气体或液体上的力是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如果我们吹出的气体产生的力达到每平方厘米1牛顿,则在塑料袋每平方厘米的表面上能够支撑1牛顿的重物。假设塑料袋的尽寸是宽10厘米,长20厘米,塑料袋的表面面积就是200平方厘米。那么,塑料袋表面上能承受的力量是200牛顿,这相当于20千克的物体的重量。几本厚书的重量显然不会超过20千克,所以才会被塑料袋轻轻抬起。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用大头针将塑料袋扎出了一个洞,然后朝里面吹气。结果无论我怎么吹,塑料袋也鼓不起来,还把我累得够呛。可能是因为上面有个洞,所以空气从里面跑出来了吧!
经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
上课了,只见科学老师拿着两个鼓鼓的包走进了教室。“那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谈了起来。老师把包里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同学们一看,原来是做实验的实验用品,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老师说:“同学们,静一静,今天我们来做第八课――‘谁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老师为我们发了实验用品,中间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老师端着一盆灌满水的水杯向我们这边走来,谁知老师是因为没端好还是别的原因,哗,像一条龙一样灌满水的水杯掉了下来,把我和单晓璐的头发和鞋都弄湿了,而董长林却成了一个落汤鸡。接着,让我们敲一下音叉放进水中会怎么样;摸一下水杯会有什么感觉。开始了,我们便一群一群的讨论做实验,实验中我看见了敲一下音叉放进水中会出现波浪现象,摸一下水杯会感到震动。通过这次实验,老师总结了结果:敲一下音叉放进水中会出现波浪现象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由此以外固体,气体也能传播声音。
我们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乐趣,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样的科学课堂真是有趣!
时光荏苒,盛夏来临。就在这盛夏之际也迎来了我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那一幕幕情景令我愉悦伴我成长。
那天,我到姥姥家去玩,姥姥正在收拾衣服,顺手拿起一件囔道:“这文化衫都黄了,不能穿了,不过真可惜呀!”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姥姥,我给你变个魔术吧。”我一边喊着,一边在想:或许可以用我的纺织颜料试试染色?说干就干,我先戴上了手套,将盆里接上水,再加入了深蓝色的纺织颜料,本以为它会像花一样在水中绽开,没想到,它那么顽强,只是被水冲成一块一块的`。我用手去摁它,想把它揉开,没想到它调皮地上蹿下跳。迫于无奈,我只好把这盆水倒了。第二次试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顺序弄错了。这次我先加入的是深蓝色纺织颜料,再用手把它揉开。为了更好地让深颜料融入水中,我加入了滚烫滚烫的开水。啊,终于冲开了。只见深蓝色的颜料像花一样地绽放开来,这水像极了蓝色的海洋。我赶紧将衣服浸泡其中,迅速地,衣服变成了青色,我激动极了,却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它,又过了一会儿,我用筷子轻轻地挑起盆中的衣服,“哇!”我捂住了嘴巴,使劲地眨了眨眼睛,染成了!我竟然染色成功了!衣服虽然没有变成理想的深蓝,但是变成了浅蓝色,变得更好看了。我迫不及待地奔向姥姥,姥姥见状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过了几天,看到姥姥穿上了这件衣服,我高兴不已。可是我却隐约间觉得缺了点什么。我果断地拿起了纺织笔,在衣服上又添了一些好看的花纹,对于热爱画画的我,这可是轻车熟路的事。姥姥一看,竖起了大拇指,“完美!”后来,无意中听到邻居们问姥姥这衣服是从哪里买来的,很特别很好看,我听后开心极了!并决心以后,我会用智慧和试验变出一个又一个的新作品。
暑假里的这件事教会了我什么是“实践出真知”、“失败乃成功之母”。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有勇气肯吃苦,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就会成功!
几天前,有两个大学生来到一个小城,说是要做一个起死回升的实验,这事一经传出就轰动了全城。当地的一个贵族奥涅金听说后极度不安,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五年前说起:那时,奥涅金还是一个翩翩少年,他有一个叔叔叫别林斯基,是俄国首富,家财万贯。有了叔叔的帮助,他步入了社交界,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整日声色犬马、寻欢作乐。这种生活使奥涅金开始变的虚荣,贪财又傲慢,并对叔叔的财产虎视眈眈。
一天他正在喧闹的舞会上跳舞,一个佣人闯进来,慌慌张张地说:“少爷,老爷病重,让您回去。”说完拉着奥涅金往家跑。到了家,别林斯基正坐在床上喝药,咳嗽不止,见他回来了说:“侄子,这些天你千万别离开我,我死后财产全给你。”奥涅金欣喜若狂。从此,他一边哭丧着脸照顾叔叔,一边心想:鬼怎么还不把你抓去!一个月过去了,别林斯基的病渐渐好转。奥涅金的希望碰灭了,他很不甘心,想:照这样下去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那笔钱呢?
一夜,雷声隆隆、雨如倾盆。奥涅金在药里放了慢性毒药喂给了叔叔。两周后,别林斯基毒发身亡,他又给叔叔灌了酒精,在床头放了一空瓶。请来一个庸医说:“老爷死于酒精中毒”。就这样奥涅金继承了叔叔的遗产,成了新一代俄国首富。
五年后的今天,两个“神医”要复活别林斯基,这怎么行!于是,奥涅金给那两个大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叔叔已是风烛残年、卧床不起,让他活着也是受苦,你们别打扰他的亡灵吧。”还捎去一袋金币,这才使他们离开小城。
我喜欢有趣的小实验。
一天,爸爸刚回来,我就缠着他要出题目给我做,爸爸说:好吧!
他拿出一个盘子,装满了水,问:怎样抽出里面的水?我想了起来,可不可以像吸尘器一样?它的原理是先让马达高速运转,内部产生负压,运用负压产生的吸力吸起灰尘,关键在负压,我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我找来一个玻璃罩、一根蜡烛和一个打火机,我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装满水的盘子中央,最后把玻璃罩罩住窜着火苗的蜡烛。
我静静观察着:刚开始,无论是玻璃罩外面还是里面,都无任何异常,看着这场景,我有些担忧,想:是哪一步出错了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慢慢地,一切有了变化:玻璃罩外的水越来越少,玻璃罩中的水反而越积越多,同时,罩子中的烛火也随着水的增多变得微弱。我兴奋起来,我做的试验满上就要成功了。最后,烛火灭了,可周围的水依然继续向罩里渗,结果,一盘子水全部被吸到玻璃罩中。我朝爸爸绽开了得意的笑容。
爸爸竖起大拇指,一边夸奖一边问我:真棒,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哒!哒!哒!地跺起了脚说:火的燃烧需要氧气,可玻璃罩中的氧气一旦被消耗,罩子里的气体压力就小于罩子外的大气压力,这个时候,水被挤压进罩子里了!我真对你刮目相看了,你已经可以把科学原理融会贯通了!爸爸自豪道。
实验课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门功课,这不,一次测量浮力的试验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当天课上,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做实验。只见他拿出一个烧杯,往里面倒了500毫升的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只生鸡蛋放进了烧杯里,只见那只鸡蛋“扑通”一声掉在烧杯的底部。
“记住第一次试验的结果――鸡蛋沉到了底部。”老师微笑地对大家说。
他接着把那只鸡蛋从烧杯里取出来,然后往烧杯里放进去几勺盐,搅拌了一阵,变成了盐水。这一次,老师又轻轻地将鸡蛋放进盐水里,鸡蛋神奇般地浮在了水面上。随着老师的一声“试验成功”,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待到掌声渐渐平息后,老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这一次为什么鸡蛋浮在了水面上?加了盐的水起到了什么作用?请大家回去后亲自做一番试验,并查阅有关资料,得出结论,下节课告诉我答案。”
回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重复做起了老师课上所做的那个实验,待到试验成功后,我立刻打开电脑,查找关于这方面的结论,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电脑的帮助下,我得到了答案,原来是加了盐的水浓度升高,浮力也就增大,鸡蛋也就浮在水面上了,这就像死海一样,海水里的盐分很多,所以人很容易浮在水面上。
通过这次试验,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当我们面对很多不明白的问题时,一定要开动脑筋、认真观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或者亲自动手查找材料,这样就会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懂得很多道理。
我经常看《我们爱科学》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很多科学实验,但我最喜欢的实验是“热胀冷缩”这个实验。
这次实验要准备一盆热水,一盆冷水,再准备两个乒乓球,又准备了两只塑胶手套,防止烫伤。
材料都准备好了,我要开始做实验了。我先把两个乒乓球,一个放到热水里,一个放到冷水里,接着就该耐心的观察等待了。先开始10分钟还没有明显变化,但又过了10分钟,泡在冷水里的乒乓球开始变小了,先是凹进去一个小坑,然后渐渐的,小坑起来很多,最后变得已经不是球形了。我拿起来,往地上一弹,乒乓球仿佛失去了弹性,像一个木球,掉在了地上。但我发现,泡在热水里的乒乓球没有变化,我心里想:难道是水不够烫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过了太长时间,水的热量渐渐减少,乒乓球才没有变大呢。我得加足马力,赶紧把乒乓球放到铁锅里,加上水,把铁锅放到火上烧,不一会,乒乓球就逐渐变圆了起来。这次实验成功了!
这次小实验让我初尝探索科学的美妙滋味,也让我明白了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
寒假期间我上了作文班,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醋泡鸡蛋的小实验,我感到奇妙无穷。
前天,老师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个鸡蛋,再找来一个玻璃杯子,把鸡蛋放进杯子,再倒上醋。为了观察鸡蛋变软了没有,老师让我们每天摸一次鸡蛋。第一天,我怕臭没有摸,发现鸡蛋上有许多小泡泡,好像是保护鸡蛋的士兵,也好像是设计的气泡服。
第二天早上,我吃过早点就来到作文班看鸡蛋,发现鸡蛋变胖了,像个刚刚出生的小娃娃,非常有趣。小娃娃真漂亮哦,白白的,亮亮的,好像弹力球。
第三天早晨,我来到作文班观察鸡蛋,发现鸡蛋不再带淡红色了,是白色的。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摸鸡蛋,我摸了以后,觉得鸡蛋变软了,很奇妙。这是为什么呢?老实说:“答案是:蛋壳的成分是碳酸钙,醋酸可以软化钙质,于是蛋壳就变软了”。老师真有学问。接着,老师拿着尖尖的刀一刺,蛋黄出来了,也只剩一层皮。蛋黄好像说“我终于出来了”,高兴地跳着。
今天的实验让我们多么开心!我们感到知识是多么神奇!这次实验让我们难忘!
耶!我的实验终于做成功喽!唉,这个小小的实验真是费了我不少心思。
国庆节放假在家,看到电视上有个实验节目,用一张纸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住,手压在纸上,将杯子倒过来,然后手从纸上拿开,水竟然没有流出来!带着满脑子的疑惑,我也打算试一下。
我找来一个玻璃杯,装满了水,用一张比杯口大的白纸堵住杯口,水被“关”在了玻璃杯里,我右手按住白纸,左手慢慢地将杯子倒了过来,可淘气的水不愿被“关”,偷偷流出来一点,越流越多,最后“哗”的一下,全流出来了。怎么会这样呢?我去问爸爸,爸爸说可能是水放得不够满,这次放满水,再重新做一遍看看。有了爸爸的提醒,我信心百倍地重新开始了。这次把水装得满满的,盖上白纸,使劲按住,小心翼翼地将杯子倒过来,大气都不敢喘,生怕重蹈覆辙。我胆战心惊地把捂住杯口的手拿开,奇迹发生了!盖在杯口的白纸竟然纹丝不动,牢牢地粘在了杯口!成功了!
可是,水为什么不会掉出来呢?我特地查了一下电脑,原来这和大气压有关。因为杯子里面全是水,杯子外面是空气。空气有大气压,这个压力相当大,远远大于杯子里水的重量,它压着纸,托住了杯子里面的水,水就不会流出来啦!科学真是奇妙啊!
这次实验让我收获很多,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增长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兴趣,以后我一定多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一次自然课上,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令我非常难忘。
老师先让我们从学具袋儿里拿出放大镜,然后出去排队。我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镜子跟平常的镜子不一样,它的边上是凹进去的,中间是凸出来的。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一一班门前,那里阳光很充足。老师对我们说:“先找到可以燃烧的物体,再找一个光线非常充足的地方。”我心里很好奇,便去问老师:“为什么要找一个光线非常充足的地方呢?”“因为放大镜聚光取火需要充足的阳光呀!”老师微笑着说。老师要干什么呢?我们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并仔细观察着。之后,老师用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拿着一片干叶子,用放大镜对准干叶子左调调右调调,直到放大镜所聚的光点在叶子上达到最小最亮的时候,才停了下来。老师的两只手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叶子的颜色从金黄漫漫的变成了土黄。从土黄渐渐的变成了棕色,然后越来越黑。我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大约过了10分钟,突然叶子上冒出一缕细细的黑烟,那片叶子上的黑点着了。被烧成了一个小洞而且小洞越来越大。当时我很惊奇,为什么放大镜可以点着物体呢?突然,我想起爸爸曾经跟我说过:放大镜可以聚光取火。我看到这种现象心里说道:爸爸的话还真对。老师又说:“你们就像我这样也用放大镜点燃一种物体。现在解散吧。”这时,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迅速的行动起来。我也按老师说的,先找了一片干叶子,然后来到一个光线很充足的地方开始做实验。我把干叶子放在地上,右手拿着放大镜左摇摇右晃晃,终于调整好了合适的距离。但是我手中的放大镜总是有些晃动,过了大约10多分钟,我的叶子也冒起了一缕细细的黑烟。当时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的实验做成功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并让我爱上了做实验。
“耶!成功了!成功了!哈哈……”我的家中传来阵阵欢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做了一个成功的实验。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魔术,心里十分羡慕,便决定在家中重现这个魔术。
道具非常简单:一张素描纸,一个圆口杯子,一些水。
将杯子装满水,使其多得即将溢出来。把事先准备好的纸轻轻盖在杯子的杯口上,水立刻浸湿了本就容易湿的素描纸。
我轻轻压住纸,心里的小号吹个不停,正打算完成后故作轻松地说:“这也没什么难的吗。”
我托住纸的手缓缓松开,纸在我手松开后,似乎舍不得我的手,又黏上了我的手,纸带着水“咕嘟咕嘟”地洒下来,打湿了我的袖子。
看着失败的场面,我回想起来:刚刚有一个气泡“溜”进杯子里来了,才会失败。
再来一次,我就不信了,这次还会失败!
按部就班地再次准备好,再一次倒过来。
我在这一环节显得万分紧张,毕竟上一次是在这里失手的。
我头上冒出一层汗,再次左右上下仔仔细细地把杯子看来看去,生怕又有个气泡在里边“潜伏”着。
深深吸了一口气,我才慢慢地放下托着纸的手,水没有掉下来打湿我的手,吸着纸。
原来,杯中的水要流出去,就必须吸入相同体积的空气,由于重力的原因,水要出去,可纸却挡住了空气的进入,水就吸住了纸。
老师给我们做过一次实验,叫做吹乒乓球我们当时胸前挂了一把钥匙一一一开心。
老师给我们发的一张纸和一个乒乓球我们当时说:"哎不对呀,老师你不是说要我们吹乒乓球吗?为什么给我们发一张纸啊?"老师说:"吹乒乓球肯定要有吹的东西,把纸做成一个纸漏斗,就可以了。"
老师又拿出来了一个金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起,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让我们试了试,每次都快吹起来了,但是又掉了下去,当时就连我们班肺活量最好的牛陆莹也都没吹起来。
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吹进去的气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气流绕过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气流沿着乒乓球都表面来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压,而很少的第三股气流,往上推球,与二三股气流相互抵消了,水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点,又掉了下来。难怪,我们把脸憋红了也没有把乒乓球吹起来。
这是一次没有成功的实验,但是我们在这个实验中获得了实验的原理,实验真好玩儿。一次成功的实验今天作文课,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带来了一杯水,一根牛筋和一个能渗水的布纱巾。老师说:“我们今天做的实验是把一块布纱巾放在一杯满水上,然后在把牛筋套在杯子上,把水杯倒过来,水会不会流下去。”这时班里已经议论纷纷,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老师说:“安静,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一切。老师让我们帮她倒数3秒,然后就翻过来。”
我们数好了一,二,三,但是,我们还是没看见老师翻过来,老师说:“我太紧张了,你们在帮我数3下。”我们又数了3下,老师把杯子刚倾斜下来,水已经流光了。我们看见老师弄错了,连忙告诉老师,老师叫了一位同学上来,他把杯子全部朝下,果然一滴水也没有掉下来。这次,我们做了一个成功的实验。
今天,张老师拿着三个杯子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教室。当同学们知道要做实验之后,大家都怀着好奇的眼光看着张老师。
实验开始了,张老师先问我们:“你们相不相信,我能用纸盖装满水倒过来的杯子?”班上大多数同学都表示相信。第一次实验开始了:张老师把杯子里灌满水,然后用一张信纸盖在杯口上。接着,慢慢地把杯子倒过来,按在右手上。同学们都很激动,有的把脖子伸得老长往前看,有的注视着老师手中的杯子,还有的干脆直接站在凳子上。而我瞪大眼睛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看不到那精彩的时刻。当张老师的手缓缓移开时。“只一秒钟!”只见杯子里的水“哗”的一声随着纸一起堕落下来。当水接触到地面时,发出“砰”的一声。水花四溅,全班同学都发出了惊叫声。这样的结果令我们很失望。于是,张老师决定多做几次。
一次……两次……六次,直到第六次,张老师选了一张厚一点纸,跟以往一样,张老师把杯子倒了过来,我倒抽了一口气,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这次再不成功。但结果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张老师成功了,那纸完完全全地粘在了杯口上,一动不动。
但,纸为什么能挡住水的冲力呢?应该是因为纸的密度的关系,纸越薄,密度就越低,纸越厚,密度就高,而张老师最后一次采用的纸很厚,密度很高,所以能挡住水的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