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珞樱盛放。雪白的花雾浸在连绵的雨幕里,如梦想漂浮在云端。百年武大,就是
一座樱花树下的染梦坊。
正如在面对唯美的时候,所有批评和争议都只是暂时的。
有关武大樱花的象征意义,坊间的议论,山水BBS上的争吵,媒体的炒作从来没有停息过:
“武大樱花是不是国耻”,“樱花能不能代表武大”,“武大的精神象征是樱花还是鲲鹏
”然而,当美丽真的降临,这些纷繁的意见最终都只会融化在粉白色
的花瓣里,如织游人,徜徉在狮子山畔的喜悦眼睛,已经证明了这一地的唾沫星子失掉的
意义。
我们抵制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然而我们并不会忘记樱园深处的屈辱历史。
关键字:汤商皓。
1937年,日军侵华,1938年,武大西迁,1938年10月,武汉沦陷。
1938年7月,当武大校长王星拱和迁校委员会委员长杨端六率领最后一批师生离开珞珈山前
夕,曾委托以汤子炳(又名汤商皓)先生为首的五位教职工留守护校。汤商皓1934年毕业
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后东渡日本留学深造;1937年抗战爆发后,携其日本夫人铃木光子回
国,并返校任教,武汉沦陷一个月后,经铃木接洽,他们五人得以“前往珞珈山一视校园
”。汤到校后发现,“校区内驻一日军联队,联队部设于文学院”,在见到联队长忆酋荒
原大佐之后的一段对话对武汉大学的完整保留起到了重要作用:“国立武汉大学为华中最
高学府,中国文化及学术发扬兹长之所系,此乃与日本国立各帝国大学之报国宗旨相若,
将来在学术界大可彼此提携,以发挥东洋文化领导全世界。现武大师生虽已他迁,而在此
湖山胜地留下之壮丽建筑物及一部分教学设施,皆属中国之精华与人民血汗之结晶。为保
全此优美之湖山与优良中华之文物,务请一本亲善之旨,善为维护,以发扬贵‘皇军’之
武德。至现驻此之贵联队官兵不过千余人,城内现成之营房(如左旗右旗)尚多,可否调
整陆续迁让若干校舍,以资保全原貌云云。”
汤商皓数月后,汤商皓闻知珞珈山驻军换防,于是“与原班人员重往探访,接见者乃一文
职武官高桥少将,因驻军减少,校园已成为办理后勤之地区,其态度较为和善。畅言对此
一较日本日光、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当尽力加以保护。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
木点缀,可自日本运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继引予等至文学院前,遥指将栽植樱树
之处所”。汤商皓对此心有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对,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可同时栽
植梅花,因中国人甚爱梅也(予意,樱为彼之国花,梅乃我国国花)。”但是高桥却回答
:“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明年今日君等可来此赏樱。”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汤的意见。
在1939年,樱花越过了日本海,第一次上了珞珈山。
一般认为,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
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
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却也是汤商皓等一批在特殊时期爱校护校学子的见证,同时
也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据当时留守校园的武大老一代园林工人回忆,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
,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57年,
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
,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
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樱
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
代。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
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虽然呵护有
加,但绝大部分樱花还是死去了),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
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
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随后数十年,日本当局和民间又多次向武大赠送了象征和
平友好的樱花。
时光的指针飞逝,十年动乱,武汉大学停止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红卫兵南来北往串连
的好地方。尽管武大的红卫兵经常在校园里大肆破坏,但却没有对这些樱花树有所损毁,
反倒经常有北方来的红卫兵在每年三月串连到武大来看樱花。整个“文革”期间,武大的
樱花树都保存完好,但多年的动乱已经让学术前进的脚步停下。
关键字:刘道玉、刘西尧。
1977年,在曾经的武大学子、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的建议下,武大化学系教授查全性
在当年夏天召开的教育与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大胆地向邓小平同志倡言恢复全国统一高考
制度,得到了充分肯定。
同年,高考恢复,迎来了中国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又一个春天,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也
是武大的一位老校友。
紧接着,刘道玉还建议召开了全国部分综合大学教育工作会议,并且在次年召开的筹备了
一年之久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担任秘书长。这几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教育界的拨乱
反正起到了巨大作用,使被“文革”扰乱了十年之久的中国教育从此进入了大规模深层次
恢复秩序和重建的重要时期。
从此,千千万万被“文革”浪费了宝贵青春的有志青年们以及万万千千普通中国平民百姓
子女后代们的命运,就此出现了一道意味深长的大拐弯。
在之后的20年,刘道玉先生用另一个身份成了武大学子心中的骄傲,1981年,他就任武大
校长,成为了“当年全中国最年轻的校长”。?“如果你们对老师的讲课不满意,可以不听
。”在年轻有为的刘道玉校长的带领下,武汉大学敢为天下先,进行了一番大张旗鼓的教
学改革,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学术假制、教学工作顾问制、主辅修制
、双学位制、贷学金制、插班生制、提前毕业、免试推荐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研究生中期
分流等制度,拉开了中国高教改革的序幕,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从而被不少有识之士誉
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和“全国高校领域里的深圳”,而“深圳”,即意味着改革
、开放和高速度!这些卓有成效、意义深远的改革措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武大
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蒸蒸日上,刘道玉校长也因改革成就而蛮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