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叠溪海子怎么样

叠溪海子怎么样

叠溪海子湖面海拔2258米,原为叠溪城,为古代边防重镇。扼川西平原通松潘旱地及青海、甘肃交通要塞。历代为重兵把守。据《茂州志》记载;汉元点六年(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蚕陵县,后历代多变。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贾云集颇为繁华。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曾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伤亡人数近万人。这就是历史上着备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叠溪海子就是由于这次大地震而形成。其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350多万平方米。

看着眼下这长达12公里的情邀海子,不知该喜还是悲。叠溪,一个曾被毁灭的小城。灾难降临的那一天。一场地震掩埋了一座城。折断了一条江。但也留下一份补偿;不久;幸存下来的人发现了这一串高原堰塞湖。称它们为“叠溪海子”。清晨时分。登上高耸于湖畔的雕楼,俯瞰全景,带状的水面洒满金色的阳光。令人迷醉.几乎忘记隐藏在宁静与碧绿中的那次灾难。幸好有怪石林,那是地震滚落堆积后;在岸坡上留下的又一景观,告诉人们这份美丽所付出的代价。地震遗址“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大的地震遗迹”——1933年中国叠溪7.5级大地震遗迹。

让人惊诧的是这个遗迹的美,不夸张的说,它可能是“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那次地震最主要的遗迹是长达10公里、一大一小两个前后相连的迷人湖泊,它的名字现在叫叠溪海子。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宽只有大约1公里,但是长却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海子出水口十分狭窄,水流湍急,浪花飞溅,似颗颗珍珠闪跃。每当前往着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寺的游客们路过这里,便不由自主地被这里的湖光山色吸引,停车游览。据当地人说,海子最深处有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2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有350多万平方米。历史如果不是之前了解过有关的历史,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湖泊竟然吞没过“近万条活生生的生命”。在这个湖泊下,曾经有一个繁华千年的古城,在1933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在顷刻间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

形成原因这座地震湖的形成,是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茂汶以北的叠溪镇发生了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目录》所载:微观震中位于北纬31.9°,东经103.4°;震级达7.5级,震源深度为6.1公里。据当地幸存者讲:震前曾持续干旱40多天,震前曾有白色地光产生,人们称为“天门开”;前一天牦牛惨叫,天气闷热,地震发生时,叠溪镇城居民,忽闻霹雳一声,接着地面剧烈簸动,地下发生低沉吼声,与地面上山岩崩塌、房屋倒塌的隆隆声相和,霎时飞沙走石,烟尘四起,天昏地暗,地面到处张开大缝,忽开忽闭。不过一两分钟,全镇倾没。当天入夜天气骤变,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晚间又发生大震,地下隆隆声不止,山坡岩石飞滚。直到次日早晨,一夜之间发生地震5次之多。此后数日,余震几乎天天都有,有时还夹有几次大震,地面上下簸荡,砂石飞扬,地声不息,成为一次空前浩劫。有感范围北至西安,南达昭通,东到万县,西抵阿坝。全城除一放羊的孩子之外无一幸免,死亡6800多人。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经过30多天的倒流,因叠溪超过银瓶、大桥两坝的高度,注入叠溪坝内的江水又倒淹银瓶崖、大桥两坝,使三座地震湖连成了一片。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逶迤四五十华里,最宽处达四五华里。这次地震后的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游阴雨绵绵,白腊寨公棚地震湖崩溃,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丧生,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科研价值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地震遗迹景观地之一,叠溪在国内外地球科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有许多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来此考察和研究。在叠溪古镇遗址区,残留的东城门半掩于荒坡中;城隍庙的石碑石柱四散零落;路边庄稼地里尚存当时火药局的火药碾;唯一保留的一段城墙和刻有“蚕陵重镇”的巨石,已随崩滑的山体被推移到低下一百余米的坡边;此外还有关于樊梨花点将台的较场镇遗迹区,梭梭寨遗迹区。目前,地震遗迹的保护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震后遗留的叠溪城隍庙石狮被盗卖出境,幸在广州被截获,但却因经费原因至今无法运回。另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虽然近年来每年有超过60万的游客过境,但旅游方式主要还是短暂停留的观光式,未能向游客充分展示叠溪地震遗迹景观的内涵和魅力,尚未形成与资源类型和品质相称的、有市场影响的旅游品牌。此外,在蚕陵山下的这片土地,也许还隐伏着遥远未知的文化之根,与三星堆文明有着密切联系。有学者猜测,叠溪一带的蚕陵山,可能就是蚕丛王的安葬之地。叠溪海子原为叠城,约高出河面270米,为古代边防重镇,后历代多变,民国属茂县辖叠溪区,驻军一连,城内商贾云集颇为繁华。1933年8月25日15时56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城附近的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自然形成长达12公里的清澈海子,地震及引发的水灾共计死亡6865人,伤1925人,游人浏览此处常常感慨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