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知友,李丽娟:究竟是爱心妈妈,还是骗子妈妈?请看媒体报道:
河北“爱心妈妈”李丽娟,因为“21年来耗资数百万收养118名遗孤”蜚声全国。但是没想到一夜之间,她居然成了犯罪嫌疑人。
李丽娟,河北武安市有名的慈善达人。在媒体报道中,她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成了百万富翁,多年来一直坚持收养弃婴,不得已卖掉别墅,在矿井边修建爱心村。即使被查出患有早期淋巴癌,仍努力赚钱养活这些孩子。2006年,她被评为“感动河北人物”,之后还登上了央视《面对面》。
而在官方最新的通报里,爱心村被依法取缔,理由是该组织的身份不合法,已经连续4年未参加年检。不仅如此,李丽娟还被形容为一个借慈善之名敛财的“骗子”,武安市官微就指出,她仗着“爱心妈妈”的光环,涉嫌多起敲诈勒索罪,比如以光缆辐射儿童造成伤害为名,开口就要10万元。
通报特别指出的是,李丽娟并没有像她所形容的那样“表里如一”,经查,她在武安有多处房产,在邯郸也有房产,名下有路虎、奔驰等豪车,存款有人民币2000多万元、美金2万元。
这项指控直接指向了李丽娟的“人设”,究竟是爱心妈妈,还是骗子妈妈?
事实上,李丽娟的人格争议早有端倪。《新京报》就讲到,在武安之外,人们赞誉她大爱无边;在武安,很大一部分人称她为“痞子”;很多村民称“这边的人没有说她好的”,称她抢人铁矿占人土地,有网帖也指控其恶行多端。
这是诽谤加身还是确有其事,有待考证。即便是官微言之凿凿的指控,在未经法院的事实判断前,都不宜下结论。李丽娟的真正面目是怎样的,相信以事实为依据,下一步不难廓清。
但争议沸沸扬扬的议题之外,核心还是被李丽娟收养的那些孩子。在过去,爱心村名声大震的原因,就来自于当事人的光环加持;而爱心村一夜取缔的原因,还是来自当事人的形象反转。究竟孩子的来源、生存状况和意愿如何,似乎并不重要,他们更加像功名浮沉的附属之物。
就如同去年惹得争议的四川凉山“格斗孤儿事件”一般,当得知他们被用作商业演出,大众清一色地以“取缔”作呼声,为孤儿们的人生作决定。没有人问一下他们,他们是不是想回家。同样地,在舆论指控和对抗间,对李丽娟的指控是否为真,孩子们恐怕清楚得很,但可惜,未见得他们的只言片语。
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对李丽娟的风评如何,要么来自媒体,要么来自政府。包括过去十几年间,对爱心村的种种赞誉,外界是否加以援手,都是通过李丽娟这个“人”来传递的。她成为援者和被援者之间的中介,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担负了公义责任,但也同样有可能阻断双方间的沟通,尤其是孤儿们的心声如何,在舆论场上似乎是被屏蔽的。
这种风险提出了警示,个人的公义感无法取代政府的兜底责任,如果收养环境不够规范,救济和收养程序存在缺位,那么过度寄望于民间救济的人格品质,终究会遭遇“人变了”的疑问。
李丽娟的“双面人生”,就存在这样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