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齿松动一定要拔牙吗
专家回答1
牙齿松动是牙龈萎缩引起的,如果已经出现牙槽骨吸收,说明是比较严重的牙龈萎缩了。
不建意拔牙,还是先治疗吧。
如果牙槽骨吸收不太严重(未吸收超过三分之一),建议可以使用牙黄金1号还有可能令牙龈萎缩康复再生,重新紧密包裹松动的牙齿,从而保住松动的牙齿。
反之,如果牙槽骨已被吸收得难以支撑牙齿,则只能消除牙周炎症状,改善松动的情况。
专家回答2
齿松动如何治疗,患者尽快上医院就诊,及时得到治疗是极为必要的,否则极有可能造成患牙的过早脱落甚至全口牙的丧失。
牙松动是一种慢性疾病,疗程较长,由于病因复杂,治疗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 在全身的治疗中,应注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牙齿松动如何治疗
3、在局部治疗上,主要控制炎症感染,学会正确地刷牙方法,保持口腔卫生。
2中医提醒牙齿出现6种变化要当心
牙齿松动可能是骨质疏松
发生牙齿松动的时间都是人到中年,通常那个时候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年龄的增加使骨骼的状态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来越低。
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的不坚固,全身骨质疏松情况严重,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
牙龈出血可能是肝炎
如果你总是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有时候轻咬一口食物,也会发现上面留下了血印。
当然你会说这是牙周炎症,但是牙齿出血也可能与肝病有关。
这种现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很普遍,还会伴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
牙齿缺失可能是营养不全
健康漂亮的牙齿是人体健康的一个标志,如果你的牙齿不够整齐,或是牙齿缺失,就应该检查一下你的营养问题,起码不要偏食或贪食。
营养不足或是过量都会造成牙齿的形成不全,牙质脆弱。
牙齿变长可能是糖尿病
究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唾液糖分很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唾液中钙的含量增高,也容易形成结石,这些都会让牙周病、龋齿等病的患病几率增高。
牙齿不洁可能是心脏疾病
如果你的牙齿不够清洁,上面附有牙菌斑,你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心脏是否健康。
研究人员调查显示,牙菌斑会导致牙龈炎,从而使机体免疫机制做出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增多。
而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就是白细胞增多。
牙齿肿痛可能是胃热上火
当牙齿出现肿痛的时候,从与内脏的关系来说,往往反映出胃部的问题。
胃热常常是造成牙齿肿痛的原因,同时还会伴有口渴、便秘、恶心、腹胀等。严重的时候,牙齿会从红肿严重,继而发展为齿龈糜烂。
3牙齿松动怎样治疗呢
1、对牙周病引起的牙齿,若轻度松动,通过有效的牙周病治疗,多会恢复正常;若中度松动,在治疗牙周病的同时,还应该把松动牙与相邻的才结扎固定在一起,用以降低松动牙的负荷,阻止牙齿松动的加重,这时松动的牙齿多数还不能恢复;
若重度松动,即指牙齿松动Ⅲ”,也就是说牙齿无论上下左右均明显松动,这时多采用拔除患牙的方法,避免加重相邻牙齿不必要的负担。
2、牙齿松动是因外伤造成时,若轻度松动,可服用消炎药(螺旋霉素、林可霉素等),一但炎症消煺,牙齿即可自动恢复稳固状态;若松动严重或脱位、移位时,就应把牙齿复位,然后结扎固定于相邻的牙齿上,并服用消炎药,保持口腔卫生,短期内禁用此牙等等,过l~2个月此牙即可恢复正常。
3、牙周炎或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时出现的牙齿松动,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一旦急性炎症缓解,牙齿松动情况也能减轻或消失。
所以说对于松动的牙齿不要轻言拔除,而应该查明病因,妥善治疗。通过治疗,多数松动的牙可以得到保留,越早期就诊,其疗效越佳。
年轻人最好还是不要动不动就拔牙齿,尽量保护牙齿不松动才是,对于牙齿的保护重点都是在平时 护理才是。
4牙齿松动吃什么
1、洋葱
洋葱里的硫化合物是强有力的抗菌成分,在试管实验中发现,洋葱能杀死多种细菌,其中包括造成我们蛀牙的变形链球菌,而且以新鲜的生洋葱效果最好。
建议每天吃半颗生洋葱,不止预防蛀牙,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及提升免疫力。
制作生菜沙拉时,可以剥几片新鲜洋葱加进去;或者在汉堡、三明治里,夹上一些生洋葱丝。
2、大蒜
大蒜与洋葱一样有杀菌、防过敏的功效。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好好的一口牙齿不知不觉变得“娇气”起来,在进食冷、热、酸、甜的食物,甚至用冷水刷牙时,牙会变得又酸又软,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牙本质过敏症”,俗称“倒牙”。
每天用生大蒜在牙齿敏感区摩擦,每次2—3分钟可减轻症状。
牙痛的时候可以在疼痛的牙齿上擦些大蒜油,或者在疼痛的牙齿和牙龈周围放上碾碎的大蒜瓣。
几分钟后,疼痛会逐渐缓解。
5牙齿松动按摩什么穴位
1、指掐少海穴,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少海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2、按揉阳溪穴,用拇指指腹,放在对侧阳溪穴,适当用力掐0.5~l分钟。
功效:通腑泻热,清热止痛。
3、掐牙痛穴,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牙痛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功效:活血止痛,通络解痉。
4、揉按面颊部,用双手掌掌心,分别放在同侧面颊部,适当用力揉按0.5~l分钟,以面颊部发热为佳。功效:活络散寒,缓痉止痛。
5、推行间穴,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行间穴,适当用力上下推动0.5~1分钟。功效:消肿止痛,通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