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瘦金体相反的字体

瘦金体相反的字体

瘦金体,顾名思义以“瘦”为特点,是宋徽宗赵佶独创一种书体。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评价瘦金体是“天骨遒美,逸趣蔼然。”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称瘦金体“笔法追劲,意度天成。”这些评价都点出了瘦金体的独特之处——骨、劲、逸。

黄庭坚书法

宋徽宗的书法初习黄庭坚。黄庭坚的字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善藏锋,注意顿挫,如画竹一般,而且在结构上由中心向外辐射,纵伸横逸,如长枪大戟。后宋徽宗又学习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的字,都是以劲瘦清挺、空灵遒丽为特点。所以瘦金体也继承了这些书体的特色,并进一步发展,将瘦硬发挥到极致,笔画多骨而少肉,连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都外露可见。所谓”瘦金“即可理解为”瘦筋“,也可理解为如今金石刀刻一般。

褚遂良书法

薛稷书法

宋徽宗善工笔画,前人早有评价瘦金体是以画法作书,如幽兰丛竹。甚至其书写工具也有可能是画画用的勾线笔,笔毫长度大于笔腹直径(就是又长又细),而非通常写字用的毛笔。也因此,宋徽宗的字题于画作之上时更显典雅瑰丽。

常言道字如其人,瘦金体在审美上也能令人感受到宋徽宗作为帝王的高贵、清冷和孤独。这也是此体不易模仿的原因之一,形式可以照猫画虎,但气质却是很难复制的,就像婉约的词很多,可如南唐后主李煜一般的却几乎没有。

不过,瘦金体的字有时也会因为过于细瘦暴露出笔画之间牵丝的杂乱。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瘦金书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

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已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当然也不是别人易于仿造的。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书题写明昌内府中从宋廷抢劫而来的书画名迹,如传为赵佶所摹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笔势纤弱,形质俱差。

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 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 周仪轩 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 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瘦金体为宋徽宗融合前代书法家的诸多特点而创造出来的,特点是“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

宋徽宗其实一直是被误解的人。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被靖康之耻一笔抹杀;他在美学上的成就变得高不可攀。他被掳去金国后的经历通常被认为一直过着屈辱的生活。

不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文物告诉了我们一段秘闻。现今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顾恺之《女史箴图》,因收入《宣和画谱》,图卷左端书有“跋女史箴图”,卷内钤有徽宗“宣和”连珠印,明清以来诸画谱均认定为宋徽宗手书。

二十世纪,日本学者矢代幸雄与外山军治发现《女史箴图》画作卷末的骑缝后钤有金章宗“明昌中秘”印玺,卷内“恭”字阙笔避讳(章宗父名“完颜允恭”),这两点确认这段“瘦金体”为金章宗所书。

胜利者金章宗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胜利。他曾竭尽全力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并在书画中模仿宋徽宗用瘦金体题字,但被评价为“笔势纤弱,形质俱差”,一直受到后世行家的嘲弄。现在看来,金章宗也被误解了,他的模仿至少是成功的。

金朝朝廷上下竞相模仿瘦金体,这不奇怪,古往今来学瘦金体的人多如恒河沙数,但最有价值、假动作逼真到迷惑了所有专家的是俘虏了宋徽宗的金人,模仿到这种程度要花费一个皇帝多少精力与心力?奇怪不奇怪?感人不感人?

我最喜欢的字体,上面是我大学时候写的。

可以说,瘦金体在书法中算是一个异类,是一种非常个性的字体。传统书法讲究内敛藏锋,敦厚稳重,而瘦金体恰恰相反,锋芒外露,笔画瘦劲。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宋徽宗作为一个帝王,性格外放不受约束,从笔记心理学来讲,性格表现在笔记上,也正是因为宋徽宗的帝王之气,造就瘦金体的霸气外露,铁画银钩。

瘦金体最大的一个特点:瘦

瘦金体亦可称为兰花指………本字体得从天地转换.纳草木之钢柔知力道之变化与笔端。观瘦金体知宋朝之衰也;笔势.字势无处不可显现宋之衰从中可见端睨也………后唐李煜之诗如出一辙,诗中尽显颓靡之势………可见世间万物大道小理亦可殊途同归也…………

说到独特,一提到瘦金体,就是个大大的尴尬,明明是成就斐然的大艺术家,偏偏做的是皇帝的工作,还是非常失败的亡国之君,就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样。但凡有成就的艺术家,总保有一颗孩童般纯洁的心,可怜可叹,怎么可能驾驭的了帝王之术!

宋徽宗赵佶所创。用笔笔锋应该比较尖,不是整个尖细,是上圆下尖的那种,也比较硬,应属狼毫类。瘦金体笔划较細挺,为了使笔划不单调,所以有意识在起笔和收笔上做变化,所谓"竹撇兰捺"、"钉头鹤脚"。结体上紧下松,开合舒展,字形比较偏瘦长。

本人学书时曾练習过几年瘦金体,现在题画也经常用,只是所写己非标准瘦金体,加入了些个人喜好的变化。

说起瘦金体不得不说一下宋徽宗赵佶,很多人都知道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相比之下,他艺术成就更让他青史留名。

他创造的瘦金体独步天下,八百多年以来无人能及,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瘦金体也叫瘦金书,是徽宗集多家书法的优点,完善改造而来的全新书法,在此之前并没人用过。

瘦金体的代表书《秾芳诗帖》是宋徽宗赵佶四十岁作的一首诗。

瘦金体的横画就像刀刃一样,收笔代沟,锋芒外露, 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这是用瘦金体为贵州一古玩行家写的慎独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