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什么意思?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什么意思?

贴一下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对《锦瑟》尾联的解读,个人认为是解读得最公允的。

七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言前尘回首,枨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即已觉世事无常,持沙转烛,黯然于好梦必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有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朱行中《渔家傲》云:“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而今早知他年,即当时已惘然也。拜伦深会此情,尝曰:“入世务俗,交游酬应,男女爱悦,图营势位,乃至贪婪财货,人生百为,于兴最高、心最欢时,则微觉乐趣中杂以疑虑与忧伤,其故何耶?”不啻为“当时已惘然”作笺矣。

手自抄写了钱钟书先生的这一段解读,看官赏个赞吧~

钱先生对《锦瑟》全篇解读得很详细,而且有很多考证,详见上海三联出版社《谈艺录》第434~438页。我个人觉得钱先生说得非常好,这里限于题主所问,抄了这一段~

再贴一个汪辟疆先生对锦瑟诗的解读,汪辟疆先生是南京大学中文系三老之一,诗学造诣相当高~

《锦瑟》诗总算古今人难解的第一首诗,或说锦瑟是令狐青衣;或说是悼亡;东坡以“适怨清和”四字配中间四句,那更是笑话了!元遗山、王渔洋都有解人难之叹。我早年就断定这一首诗不要去深看,很显明的是义山年近五十时自伤生平的诗。何以见得?锦,是有文彩可看的东西;瑟,是有声音可听的东西。五十弦,是取年已五十或近五十的数字,而华年两字,又正与锦瑟相应。所以开首便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处“思华年”三字,是全诗的眼目。下面: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两句最易惑人,其本意就是:庄生即蝴蝶,蝴蝶即庄生,杜鹃即望帝,望帝即杜鹃。千万不要呆看。他的意思是说:以我的才华,不应功名蹭蹬到这样地步,他在怀疑到底是天命呢?抑是人为呢?故借用庄生梦蝶的寓言,他实在著重一迷字。第四句说他内心上的悲苦无从发泄,只好垂空文以自见,故借用望帝精魂化为杜鹃的神话;这句又著重在一托字。下文又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譬喻清时。“蓝田日暖”,譬喻自己抱负。“珠有泪”,犹言沉沦下僚,只好自伤。“玉生烟”,犹言光彩终不可掩,这是指文章而言。珠玉都有自负的意。他以“沧海”句应“庄生”句,以“蓝田”句应“望帝”句,更见紧凑。戴叔伦说过:“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戴是义山前辈,王应麟说:“义山句本此。”(《困学纪闻》)更可证明。结句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者,即上四句文情,“成追忆”者,即追忆已往之华年,又与第二句相应。可待的“可”字,和“岂”字同。唐人诗中用“可”字来代替“岂”字的很多,不但是义山如此。最后一句,说我不但到今天始有这样的伤感,就是在过去任何时期,已不胜其怅惘之情了!逆挽来说,意味更无穷。仔细寻味,又何尝难解?这就是我先说的深晦的诗要浅看和用事繁缛的要看虚字的两个实例。

这里其实有两个望文生义的点,古代词语用法和现在不一样。

1.可待:何必等到。 李商隐在《牡丹》中也用到过可待,在那里的意思是何必等到。

2.只是:就在。 在唐代,“只”这个字的用法是表示限定范围,不是转折。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其实是:这些感受何必等到事后成为追忆时才觉得它很珍贵,就在当时就知道它很珍贵而有一种惘然感觉了。

题主好!在《锦瑟》中这句诗的意思是,此时此景,如今只是一片回忆的虚无,那为何直到现在才追忆呢?是因为在当时心中茫然一片。锦瑟五十弦,一弦一柱,都让李商隐忍不住追忆青春年华,庄周梦蝶,望帝托鹃,鲛人有泪,蓝田日暖,曾经的一切好像都用上了滤镜,如此美好,如此虚幻。我觉得这和“初闻不识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有些相同之处,都是曾经经历过,都是如今才懂得,要么是当初不曾珍惜,要么是当初不曾体会,总之都是遗憾,都是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难以忘却的美丽。

“此情”是什么样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亦或皆有之,可无论那种,都是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爱情中的生离死别,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何等痛彻心扉;亲情中的时不我待,《孔子》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何等无可奈何;友情中的世事无常,动不动就得挥泪告别的人间沉浮,这些感情,在时光长河里沉淀后,历久弥新,然后化为了永远无法回去的当初。正是因为拥有过这般美好的经历,在失去后,才会更加地遗憾,更加地怅惋。

“当时”是何时?过去还是现在?是追忆里的那个时刻还是回忆时的这个时候?亦或皆有之,无论何时,都是惘然,都是一种朦朦胧胧地茫茫然,都是思念和爱,都是守候和祝福,是那深藏在心底从未远离的往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已惘然”可以看出,“此情”说的就是惘然之感。

大意是:这怅然若失之愁岂因感怀旧事才有?怕是情起之时就已患得患失啊。

哀伤是沿着记忆的缝隙,悄无声息渗入的吗?

不是的,哀伤的种子早已在懵懂的时候悄悄种下。

岁月斑驳里,忽然一夜间,

在心脏中扎根发芽,戳了个鲜血淋漓。

感情岂是后来追忆的时候才感到可惜么?其实当时就知道没有结果而惆怅叹息了

楼有些答案实在是瞎写,哀哉《锦瑟》。

我比较赞成“这种悲欢离合的情愫哪里是如今追忆时才有?只是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已经怅然若失了吧。”

当时年幼,怎知道你的心意,怯懦和不安让我错过这段美好的感情,如今想起,不堪回首,只能用一句惘然来推脱了。

真正触动人心灵和灵魂的且不能长厢厮守注定要失去的人和事,在经历过程中就已然依依不舍,留恋,心中仿佛失去了什么一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释1:这种悲欢离合的情愫哪里是如今追忆时才有啊,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已经怅然若失了吧!

解释2:这种悲欢离合的情愫,在它发生的时候,我感到怅然若失。但是如今我回想起来时,还是觉得很值得回忆。

解释1,体现了现在和以前对此情的感觉都一样,现在怅然若失,以前也是怅然若失,偏悲观;解释2,体现了当时悲观,现在超脱、珍惜。

我偏向解释2。

说实话,我感觉这句诗和纳兰容若的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有相似的意境。

谁都有过幸福的让现在自己都嫉妒的时光,在那段时光里,我们尽情享受着却又挥霍着,以为能够这样一直保持下去,时间只是我幸福的见证者,不能伤我分毫。恃宠而骄的我们把对方的好心当做理所应当,把对方的付出当做爱的代价。所有不被认真对待的真心都会以冷漠收场,以热情去维系的感情也会在时间长河中冷却下来,最终凝结成心里那个一碰就痛的心结。

中间两句写的应该是典故,我不太清楚。首尾两句其实就是说,(首句)我对年少时候的事情很思念。(尾句)年少时候的那些感情是可值得回忆的,是刻骨铭心的,这种记忆会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明显、深刻;可惜年少不懂事没有好好珍惜,年少时比较懵,辜负了年少的那些情那些人。

这是对年少无知、不懂珍惜的懊悔。

这诗说的事情、情感就是这么简单。

当时我面对这份情愫,也不太明白,等后来想起时,却也只能回忆了。

留恋追忆往昔 只道怅然若失

不痛不悲不喜 无怨无争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