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类,在一天内可存在波动,下午相对于早晨计数偏高。
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疾病诊断:
一、生理性偏高:妊娠后期以及分娩时,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后,进食过饱或洗浴后,均可出现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升高的情况,休息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此外,环境因素对于中性粒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高温或严寒天气下,机体的中性粒细胞也可能出现暂时性升高,恢复适宜的温度后即可中性粒细胞偏高的情况即可消失。
二、病理性偏高:1、急性感染: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化脓性球菌的感染。此时应尽快进行对症治疗,如在出现发烧的情况下可进行降温处理。
此外还需积极明确导致急性感染的原因,并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2、组织损伤:常见于严重外伤、烧伤以及大型手术后,组织损伤会导致红细胞被破坏,此时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会同时上升。
当发生组织损伤后,应及时修复相应的破损并进行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急性溶血:当发生血管内溶血12-36小时,患者的红细胞会分解并刺激骨髓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出现增高,应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紧急治疗;
4、急性大出血:当出血量过多,在1-2小时内,机体可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产生大量中性粒细胞发挥凝血作用。
此时应尽快进行治疗,若由于输血导致溶血应立刻停止输血并进行补液及利尿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溶血的发展,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进行透析;
5、急性中毒:患者的代谢出现紊乱时,可能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情况的出现,临床常通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外源性中毒可见于安眠药中毒、蛇咬伤等,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同时升高,患者应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并尽量清除毒物、注射相应的解毒药物,再进行对症治疗;
6、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髓系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均可使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患者需结合相应的病程制定治疗方案,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7、癌症:对于罹患癌症尤其存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较明显。此时应切除肿瘤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后进行放化疗、靶向治疗等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