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贝叶佛经

贝叶佛经

贝叶佛经

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源于古印度。是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之前的产物,

贝叶佛经简介

一千四百多年前,正值我国隋末唐初,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鼎盛时期。许多来自佛教诞生地天竺的佛教经典,经西域辗转流入中土。其中,相传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尊者手书的梵文贝叶《心经》亦由菩提达摩带到古都长安。其后,又传给慧思禅师。

小野妹子(565-625),日本飞鸟时期推古朝政治家。以遣隋使身份来到中国。公元609年,即隋炀帝大业五年,推古天皇十七年,小野妹子携此《心经》带往日本,存于日本奈良法隆寺。现作为重要文化财珍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生活于距今三百多年的日本真言宗高僧净严和尚(1639~1702),是少有的梵汉兼通的书法家。其书法,无论梵文汉字,均达化境。1694年,他对梵文贝叶《心经》进行临摹、校勘和重新标音。此书法作品亦作为重要文化财珍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英国语言学家,梵文学者穆勒(Max Muller)于1884年将此悉昙体梵文贝叶《心经》转写成天城体及罗马拼音,传至欧美等国。

贝叶佛经详解

什么是贝叶佛经?贝叶佛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源于古印度。贝叶佛经相当于现在我们使用的纸张佛经,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之前,印度人就用贝书叶子书写东西,佛教徒们也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贝叶佛经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据研究,贝叶佛经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用斋杂和瓦都两种文字写的,有的是用针刺的。贝叶佛经是研究古代西藏文化、语言文字、佛教、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

  贝叶佛经写在哪里?

贝叶佛经一般都是写在哪里呢?据史料记载,贝叶佛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佛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内容除小乘佛教经典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在东南亚各国,还有用缅甸文、泰文等拼写的巴利文贝叶经。

贝叶佛经所用的'贝多罗树,形状很像棕榈树,西双版纳傣语称其为戈兰。在傣族人民心目中,戈兰叶(即贝叶)是运载傣族历史文化走向光明的一片神。自古以来,傣族社会所有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全靠用一片片贝叶佛经作记录世代相传,傣族人民把贝叶佛经视为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加以保护。历史上,每座佛寺里都有一个藏经阁,傣语称林坦,所有的贝叶佛经都要统一保管在这里,由佛爷、和尚严格看管。未经寺主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这里带走经书。对贝叶佛经的管理也很严格,除绵纸抄写的唱本、生产生活常识、医药、历法、伦理道德,占卜、法律典籍等可以保留在村里供寨人使用外,凡佛教经典和其他内容的贝叶佛经是不允许个人带出佛寺藏入私人家中的。所以,很少出现贝叶佛经在佛寺里流失的现象。

  贝叶佛经是如何保存的?

说来也奇怪,一片小小的树叶,怎么能够保存大大的佛经呢?因为贝叶佛经是用铁簪将文字刻写在贝叶上,并涂以颜料,不但字迹清晰,而且擦不掉抹不去。又由于贝叶经过水煮等工艺特殊处理,可以防虫、防水、防变形,经久耐用。这也是贝叶佛经可以保存几百年上千年的原因。

  现存的贝叶佛经

目前,流传在我国的《贝叶佛经》少之又少,仅在镇平菩提寺、西安大雁塔、峨眉山、普陀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处存有少量版本,《贝叶佛经》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传说唐僧当年取回的就是《贝叶佛经》。

据介绍,《贝叶佛经》发源于印度。古印度人采集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来书写佛教经文。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取经,取回来的也是《贝叶佛经》。贝叶耐磨轻便,千百年后字迹仍可清晰辨认。在印度,早期的《贝叶佛经》写本几乎已失传。在中国同样已相当稀少。玄奘从印度带回来657卷《贝叶佛经》,在长安翻译佛经。这些《贝叶佛经》至今被珍藏在大雁塔中。